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22年公佈的最新數字,子宮內膜癌是香港第四位最常見的女性癌症,佔女性患癌的6.6%。2022年共有1,188宗新症,平均每56人,就有1人患上子宮內膜癌。發病年齡的中位數為57.5歲。
子宮內膜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居第十一位 。在2022年,子宮內膜癌導致10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7% 。
甚麼是子宮內膜癌?
子宮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之一,呈倒置的梨形,位於下腹骨盤腔內。子宮左右兩邊各連接輸卵管和卵巢,下則連接子宮頸和陰道。
子宮內膜由無數微絲血管組成,內膜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合適的環境孕育胚胎。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和黃體酮)是維持子宮內膜健康生長的關鍵因數,當其分泌失調時,患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便會增加。子宮內膜癌是從內膜生長的腫瘤;到中後期,癌細胞會擴散到子宮附近的結構,亦有機會經淋巴和血液擴散到肝臟、骨骼等器官,影響其功能。
子宮癌患者通常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若及早求醫,多數患者皆仍屬於早期。
初步診斷
醫生在斷定病者患子宮內膜癌後,便會透過體檢、驗血、X光檢查及各種掃描進一步檢查癌細胞擴散的範圍,確定子宮內膜癌的分期。
進一步診斷
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的標準,子宮內膜癌的程度分為以下四期:
等級是形容癌細胞分化的指標,能預測擴散的速度。
有別於正常細胞,癌細胞不能正常分化,因此醫生能把抽取的活化細胞放在顯微鏡下斷定等級。
現時主要採用切除手術和放射治療醫治早期子宮內膜癌。兩種治療方式可以單一或同步進行。早期子宮內膜癌的治癒率更可達九成以上。
全子宮切除手術
放射治療(香港慣稱「電療」,內地簡稱「放療」)
化療
其他
感謝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科生李卓謙先生(M25)、 謝咚頤小姐 (M25)及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謝嘉瑜醫生撰寫及審閱本頁內容。
最後更新日期:2024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