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
引言
高危因素
病徵
診斷
種類
分期
治療早期甲狀腺
治療轉移性甲狀腺癌
預防
影片
參考資料
分享

引言

甲狀腺癌是香港第八大常見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 年的甲狀腺癌新增病例為 1,140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0%,當中男性佔221例,女性 919例。女性患癌症的機率大大高於男性,男女比例約為 1比 5,每十萬人中便有15.4人患有甲狀腺。

甲狀腺癌通常較早發現,治愈率很高,故香港甲狀腺癌的死亡率相當低。 然而,儘管甲狀腺癌發展緩慢,但卻有復發的可能,所以患者必須定期覆診跟進。

 

什麽是甲狀腺癌?

甲狀腺是一個內分泌組織,位於頸部前面和咽喉下面,呈蝴蝶狀,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後面的是副甲狀腺,負責分泌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和腎功能等,而副甲狀腺素則可以調節身體鈣質、平衡骨骼的鈣質並促進小腸及腎臟吸收鈣質。當甲狀腺的細胞異常增生,壞細胞便會不斷堆積,形成甲狀腺癌。甲狀腺癌有機會擴散至淋巴或其他器官,如肺部和骨骼。

高危因素

甲狀腺癌的成因仍不清楚,有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接觸大量輻射:例如年幼時曾接受頭頸放射治療的患者或生活在有高密度放射線的環境。過往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附近地區的人患甲狀腺癌的比率會大幅增加。
  • 家族遺傳:家族中曾有人患上甲狀腺腫瘤、家族性甲狀腺髓質癌、多發性內分泌腫瘤及遺傳性大腸瘜肉等病症,便有較大機會患上甲狀腺癌。
  • 個人病歷:若曾患甲狀腺腫瘤或甲狀腺良性結節等疾病,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也較大。
  • 性別: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男性高。
  • 飲食:飲食中缺乏碘亦有可能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
  • 年齡: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年齡皆為40歲以上。

病徵

  • 撫壓頸部前端時發現無痛硬塊,且日漸增大
  • 聲音持續沙啞
  • 頸痛或喉嚨痛,甚至耳朵也感到痛楚
  • 吞嚥、呼吸困難或有壓迫感
  • 持續咳嗽,但沒有其他感冒跡象
  • 頸部腺體腫脹

甲狀腺癌患者可能不會出現症狀,病情只是在醫生體檢時通過影像掃描發現頸部腫塊,而被發現。

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可能會忽略或誤認為其他疾病。因此,若有懷疑,便應盡快求診和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診斷

診斷甲狀腺癌的方法包括:

超聲波甲狀腺掃描

  • 醫生會利用超聲波描繪頸部及甲狀腺內部的圖像,檢查頸部淋巴和甲狀腺有否不尋常結節 / 硬塊。超聲波能分辨結節是固體硬塊還是囊液。

活檢

  • 若發現可疑徵狀,醫生會用超聲波作導航,抽取部分甲狀腺或淋巴組織作病理診斷。
  • 可以採用幼針抽驗或手術活檢的形式進行
    • 幼針抽驗
      • 醫生會利用超聲波掃描來確定細針插入的位置,用細針插入頸部的硬塊並抽取細胞,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 手術活組織檢驗
      • 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患者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 患者應提供現時所服藥物的詳情,尤其是抗血小板和抗凝血的藥物。服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血藥物的患者或會需要暫時停服或調較劑量。

血液檢查

  • 血液檢查有助於診斷和監察患者治療期間和治療後的狀況。
  • 測量促甲狀腺激素(TSH)、甲狀腺素(fT4)。TSH和fT4是用來檢測甲狀腺的功能,若病人已做了甲狀腺全切除術,TSH和fT4則用來檢測甲狀腺補充劑是否足夠或過量。
  • 甲狀腺球蛋白(Tg)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g Ab):
    • 甲狀腺球蛋白(Tg)是由甲狀腺組織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中,Tg可用來監測任何復發情況。患者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後,由於手術已切去甲狀腺細胞,Tg值理應很低。如果Tg指數很高或上升,有可能代表復發。
    • 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g Ab)通常和Tg一同檢查。若患者體內有抗體,抗體會影響Tg的準確度。
  • 降鈣素(Calcitonin):甲狀腺髓質癌的癌指數。
  • 癌胚抗原(CEA):甲狀腺髓質癌的癌症指數

患者被診斷後,需接受進一步的測試:

 CT掃描/PET-CT掃描

  • 檢查癌症是否擴散到其他部位。

種類

甲狀腺癌可分為四類,治療方法會因類別不同:

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 最普遍的一種。
  • 多出現於年青女性身上。
  • 大部份只生長在甲狀腺的其中一葉,但有10-20% 的病例是兩個葉中都有。

濾泡狀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 第二普遍的甲狀腺癌類,大多出現在較年老的人身上。

*濾泡性和乳頭狀甲狀腺癌合稱爲「分化型甲狀腺癌」,合共約佔所有甲狀腺癌病例的 95%。

髓質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 佔甲狀腺癌病例的 3%
  • 可能跟MEN2遺傳因子有關——多發性內分泌腫瘤二型
    • 約四分之一的髓質癌病例屬家族性遺傳,如多發性內分泌腫瘤二型MEN2
    • RET 癌症基因測試可以確認髓質癌是否與家族遺傳有關

退行發育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 罕見的甲狀腺癌。
  • 患者多為60歲以上。
  • 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乳頭狀癌若沒能得到積極妥善處理,便會演變為此種癌症。
  • 除以上類別外,甲狀腺也可能出現淋巴瘤,屬於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的一種,不過很罕見。

分期

分化型甲狀腺癌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和 濾泡狀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分期因患者確診時的年齡而定。

 

55歲以下

診斷時年齡少於 55 歲的人只會被界定為一期或二期的分化型甲狀腺癌。

  • 第一期
    • 腫瘤已經侵入附近的組織,或者癌症已經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 第二期
    •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稱為遠處轉移),例如肺部、肝臟或骨骼等,也稱為轉移性甲狀腺癌。

 

55歲及以上

確診時55 歲或以上的人將被分為一至四期分化型甲狀腺癌。

  • 第一期
    • 腫瘤僅在甲狀腺中,不大於 4 厘米。
  • 第二期
    • 腫瘤大於 4 厘米,可能已經侵入頸部附近的肌肉;或
    • 癌症已經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腫瘤大小不限,亦可能已經侵入頸部附近的肌肉。
  • 第三期
    • 腫瘤已侵入以下任何組織:
      • 皮下軟組織
      • 喉頭
      • 氣管
      • 食道
      • 喉部神經(稱為喉返神經)
      • 附近淋巴結
  • 第四A期
    • 腫瘤已侵入脊柱前部的軟組織(椎前筋膜)、肺部之間的空間(肺部縱隔)或頸動脈周圍的血管。腫瘤也可能已經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
  • 第四B期
    •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稱為遠處轉移),例如肺部、肝臟或骨骼。

治療早期甲狀腺

手術

根據甲狀腺腫瘤的大小,手術類型包括:

  • 甲狀腺單葉切除術
    • 手術會切除單側整葉甲狀腺,適用於腫瘤較小而只生長於一葉甲狀腺的癌症,例如低風險的分化型甲狀腺癌(乳頭狀或濾泡狀癌)或退行發育癌。
  • 甲狀腺全切除術
    • 手術會完全切除整個甲狀腺,是甲狀腺癌最常見的手術類型。
  • 淋巴結切除術
    • 手術會切除頸部的淋巴結,通常用於癌症已擴散到頸部淋巴結。
  • 手術常見的併發症:
    • 出血、傷口感染
    • 聲音嘶啞
    • 疲勞
    • 切除副甲狀腺可能導致血鈣水平急劇下降,從而導致四肢麻木、痙攣或心律不正。處理的方法主要是服用鈣片或維生素D。
    • 手術有機會令單側喉神經線受損,導致聲音沙啞,甚至吞咽困難、吸入性肺炎;若雙側神經線損傷,會引致氣道阻塞。
    • 手術後頸部下方會留下疤痕,但會逐漸淡化。
  • 其他不常見但嚴重的併發症(<1% 的風險)
    • 氣胸
    • 氣管軟化導致氣道問題
    • 因手術和麻醉而引致併發症,甚至死亡。

 

放射性碘治療(RAI therapy)

  • 僅適用於患甲狀腺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甲狀腺癌、且已切除整個甲狀腺的患者
  • 放射性碘(RAI)用於患者作術後輔助治療或醫治復發/轉移性甲狀腺癌 ,而RAI是一種無味的膠囊。服食後,放射性碘被體內剩餘的甲狀腺細胞吸收,然後輻射會集中於這些細胞內,把細胞清除。
  • 治療過程
    • 放射性碘治療前:
      • 避免在 X光或 CT 掃描中使用含碘造影劑
      • 治療2星期前進行低碘飲食,例如避免海產(例如魚、蝦、蟹、貝類、海藻、蠔油)、加碘鹽、豆類、雞蛋、奶酪、牛奶、含碘的補充劑、食品添加劑 E127,以及含碘藥物(例如含碘止咳藥)。 
      • 患者需在治療4星期前停用甲狀腺補充劑(T4)。醫生會處方兩星期的T3藥物(一種短效甲狀腺藥物),然後在治療兩星期前把所有甲狀腺補充藥物暫停。當所有甲狀腺補充劑已停用,患者可能會感到有點疲倦和浮腫。
      • 若患者因身體其他問題(如心臟病、嚴重抑鬱症)而不能停用甲狀腺補充劑,醫生則會替患者在治療兩天前注射重組人類促甲狀腺素(rhTSH),患者便不會感到疲倦。

  • 放射性碘治療後:
    • 應遵守輻射預防指示,盡量減少與其他人接觸,尤其是孕婦和兒童,避免他們受到輻射的影響。
    • 放射性物質若未被甲狀腺細胞吸收,將在幾天內通過尿液、糞便、唾液和汗液排出。
    • 在治療後的4 到 5 天內,尿液、血液、唾液和汗液中會有高水平的輻射。
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
  • 根據法律規定,患者必須在接受治療後數天留院觀察,直到輻射降至安全水平
  • 盡量減少探訪人數和探訪時間
  • 一週內與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離
  • 2 至 3 週內與孕婦和兒童保持至少一米距離
  • 與兒童或孕婦共處是安全的,但不要長時間與他們有緊密接觸
  • 避免與孕婦和兒童擁抱或親吻等行為
  • 盡可能獨自睡覺
  • 避免進行性行為
盡快將多餘的放射性碘排出體外 
  • 多喝水並經常排尿
如廁時應注意事項 
  • 避免將尿液濺到馬桶外或邊緣
  • 每次如廁後沖洗馬桶兩次
  • 每次如廁後都要徹底洗手
  • 使用洗手盤和浴缸後,要徹底沖洗
個人衛生 
  • 不要與他人共用餐具,用後必須分開清洗
  • 不要共用毛巾
  • 個人的毛巾和內衣必須分開清洗
飲食
  • 服用放射性碘一段時間內,仍需繼續禁食海鮮和甲狀腺素
胎兒致畸  
  • 建議治療後一段時間都採取避孕措施
  • 不建議在治療後 1 年內懷孕或母乳餵哺嬰兒
火葬
  • 如果患者不幸離世,衛生署或要求死者進行火葬,或會因應死者體內殘留的輻射水平而延遲火葬時間

 

 

完成放射性碘治療後,患者會在四至十天內進行「高劑量全身掃描」,以清晰知道體內有否剩餘的甲狀腺細胞或甲狀腺癌有否擴散。

放射性碘治療(RAI)的副作用:

作悶/嘔吐
  • 服用止嘔藥
  • 放射性碘治療當天避免大量進食
口乾;暫時性失去或改變味覺 ;口腔或喉嚨疼痛或腫脹
  • 多喝水
  • 需要時可服止痛藥
頸部腫脹或疼痛
  • 醫生會因應患者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類固醇來紓緩這些情況
排尿時感到刺激  
  • 多喝水並經常排尿
胃部不適
  • 通常在一周內會消失
  • 如果情況嚴重,可與醫生商討,服用胃藥
  • 這些副作用通常在治療兩三星期後減退。
  • 長遠來說,沒有証據證明放射性碘會影響生育能力或增加其他惡性腫瘤的機會。

 

體外放射治療

  • 體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使用高劑量輻射降低復發風險。
  • 電療可用於分化型甲狀腺癌作輔助治療。
  • 最常用於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身上,或因甲狀腺癌細胞不吸取碘而導致放射性碘治療無效的情況,包括髓質癌和退行發育癌。
  • 體外放射治療也可用作紓緩治療,幫助無法切除的晚期甲狀腺癌患者或轉移性甲狀腺癌紓緩症狀。
  • 通常每週5次電療,持續 5-6 週,電療次數會根據患者情況而定。治療期間無需住院。由於電療不會使放射性物質殘留於體內,所以治療期間不需與他人(包括兒童)隔離。
  • 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
    • 疲倦、作悶、食慾不振,可以服用止嘔藥紓緩。
    • 治療部位皮膚發紅、乾燥、痕癢不適或顏色變深(如曬傷),甚至導致潰瘍或水泡。
    • 治療部位毛髮脫落,但治療完成後會再度生長。
    • 口腔和喉嚨粘膜發炎可能導致喉嚨痛、聲音嘶啞、乾咳或吞嚥困難,增加噎食和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 口乾、唾液變稠。
    • 味覺改變或喪失, 你可以進食高營養和高熱量的食物作補充。
    • 如治療範圍包括鼻子或鼻竇,可能會導致鼻塞、流鼻涕甚至出血,嗅覺也可能改變或暫時喪失。
    • 雖然電療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但建議避免於治療一年內懷孕。
  • 電療不常見的副作用
    • 因嚴重痛楚和吞嚥困難,或需臨時管飼或入院治療。
    • 如果治療範圍包括喉部,可能會導致呼吸困難,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喘鳴。

 

服用甲狀腺素補充劑(Thyroxine,T4)

  • 接受甲狀腺全切後的患者,需長期服用甲狀腺補充劑。
  • 服用方法:每天一次,口服。
  • 服用甲狀腺素會降低血液內 TSH 水平,並減緩剩餘甲狀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治療轉移性甲狀腺癌

轉移性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甲狀腺癌的類型。

 

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和甲狀腺濾泡狀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 甲狀腺乳頭狀癌和甲狀腺濾泡狀癌被稱為分化型甲狀腺癌。如果患者的癌症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主要是骨骼和肺部),則需要通過手術切除整個甲狀腺,然後服用放射性碘(RAI)。
  • 如果腫瘤仍然對 RAI 有反應,可以每 9 至 12 個月接受一次放射性碘治療。
  • 如果腫瘤不能吸收 RAI RAI 治療後病情仍然惡化,稱為「放射性碘難治性甲狀腺癌」,醫生將與你討論進一步的治療計劃。
  • 當腫瘤屬「放射性碘難治性甲狀腺癌」時,若患者無症狀或疾病進展緩慢,則進行積極監察,有所不適才作治療安排。
  • 如果疾病出現惡化跡象,則需考慮標靶藥物。
  • 用於「放射性碘難治性甲狀腺癌」的標靶藥物有以下兩種:
    • Lenvatinib
      • 服用方法:每天口服一次
      • 副作用:血壓高、腹瀉、食慾不振、蛋白尿、體重下降和作悶。
    • Sorafenib
      • 服用方法:每天口服一次
      • 副作用:手部或腳出現疼痛及紅腫,或其他皮膚問題、腹瀉、疲勞、體重下降和血壓高。
  • 其他可用於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標靶藥物:
    • Larotrectinib / Entrectinib
      • 針對有NTRK基因融合的甲狀腺癌
      • 服用方法:口服
      • Larotrectinib:一日兩次(副作用:影響肝功能、貧血、疲倦、蛋白質降低、中性白血球降低、腹瀉、便秘)
      • Entrectinib:每日一次(副作用:情緒紊亂、肺部感染、貧血、中性白血球降低)
    • Pralsetinib / Selpercantinib
      • 針對有RET基因融合的甲狀腺癌
      • 服用方法:口服

甲狀腺髓質癌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 用於轉移性甲狀腺髓質癌的標靶藥物有:
    • Vandetanib
      • 服用方法:每天口服一次
      • 副作用:腹瀉、皮膚出疹、作悶、血壓高、頭痛、疲勞、食慾不振和胃痛。其他嚴重副作用例如呼吸系統和心臟問題。
    • Cabozantanib
      • 服用方法:每天口服一次
      • 副作用:腹瀉、便秘、胃痛、血壓高、頭髮顏色變化、疲勞、作悶和腫脹。
    • Pralsetinib / Selpercantinib
      • 針對有RET融合的髓質癌
      • 服用方法:口服

退行發育癌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

  • 退行發育癌的病情惡化速度較快,且容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抗癌治療包括化療及標靶治療。

化療

  • 化療可以單獨進行或與其他治療方法合併使用。
  • 常見的未分化甲狀腺癌化療藥物包括:
    • 多柔比星(Doxorubicin)
    • 順鉑 (Cisplatin)
    • 紫杉醇(Paclitaxel)
    • 多西紫杉醇(Docetaxel)
    • 達卡巴仁(Dacarbazine)
  • 然而,化療對退行發育癌的療效比較低,只有約10-20%病人有效。
  • 化療副作用包括脫髮、腹瀉、口腔和喉嚨痛、噁心和嘔吐、白血球 / 血小板數量低,及皮膚問題,如皮膚乾燥和痕癢。

 

標靶治療

  • 需先測試腫瘤是否有基因突變,以決定標靶藥物是否適合。
  • 若有BRAF基因突變的退行發育癌患者可以選擇服用BRAF 抑製劑(Dabrafenib)和 MEK 抑製劑 (Trametinib)這兩種標靶藥物。
  • 服用方法:這兩種藥物都是口服藥物。
  • 副作用:發燒、皮膚出疹、頭痛、關節痛、咳嗽、作悶、嘔吐、腹瀉、肌肉疼痛、皮膚乾燥、食慾不振、血壓高和呼吸困難。

預防

甲狀腺癌的成因不完全清楚,已識別出的風險因素包括:

  • 曾接觸有一定強度的電離輻射(包括兒時接受頭部、頸部或胸部的放射治療或核事故)
  • 有甲狀腺癌家族史。

參考資料

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0年甲狀腺癌統計數字

香港防癌會:甲狀腺癌

醫院管理局 智友站:甲狀腺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甲狀腺癌

 

感謝鄧頌樺先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科生陳綺襄小姐(M23)及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陳穎樂醫生撰寫及審閱本頁內容。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