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照顾计划

预设照顾计划
预设照顾计划
为何需预设照顾计划?
谁能参与讨论?
商讨预设照顾计划的时机
晚期的生命轨迹
患者於「预设照顾计划」需进行的5个步骤
参考
分享

预设照顾计划

现代医疗科技发达,多种疾病都可被治愈或控制,可恶化至药石无灵的疾病仍是每段人生中的最后难关。幸而现代医疗科技仍可以为末期患者维持生命,包括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等。但由於疾病不能逆转,延长的只是死亡的过程,对患者可能没有意义,甚至增加其痛楚。

「预设照顾计划」指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在尚有决策能力时,与家人医护人员商讨的医疗和照顾计划,用於患者病情令其失去决策能力时。患者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并考虑疾病的预计后及治疗的利弊选择治疗和护理方式,亦可通过「预设医疗指示」列出自己拒绝接受哪些维生治疗。

为何需预设照顾计划?

患者应趁自己尚能决策时计划晚期生活,给予自己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让家人和医护人员得悉自己的意愿,使最后一程更为完满。

预先计划的好处

  • 助患者及家属深入了解病情
  • 增加患者和家人对晚期照顾的了解
  • 满足患者的照顾需要,减少临终时的痛苦。
  • 让家属比较容易适从和执行患者意愿
  • 减少家人面对生死抉择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纾解家属于患者临终时的哀伤。
  • 通过坦诚的沟通让家属得悉患者的意愿,避免日后争议。
  • 通过沟通让家属更了解患者的看法、价值观和意向。

谁能参与讨论?

「预设照顾计划」应由患者、家人和医护人员三方共同参与商洽。

商讨预设照顾计划的时机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各异,适宜商讨「预设照顾计划」的时机亦不同。以下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准则:

  • 患者的身体功能及活动能力明显减退,甚或因此需要长期入住院舍。
  • 疾病已为患者带来相当程度的不适和困扰,如出现疼痛及社交困难等
  • 疾病明显进入后期,如入院次数频繁、复发或急性发作次数增加,又或患者曾出现严重急性发作,一度濒临死亡。
  • 医护人员认为针对疾病的治疗已经无效,治疗方向亦由根治疾病过渡至以纾缓治疗为本

 

一些疾病的恶化速度较快或较难预料,确诊的患者应在较早期的阶段作出商讨。此类疾病包括:

  • 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或失智症)
  • 已确诊广泛转移的癌症
  • 其他严重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疾病)

 

清除制定「预设照顾计划」时的障碍

  • 患者和家属可能会拙於言辞和技巧,或怕讨论引发负面情绪。诚然,医疗决定内容繁多,不宜蹉跎至疾病晚期,让患者错失为自己作主的时机。
  • 医护人员会运用技巧和富同理心地与患者沟通,也不会於患者不愿时与其强行商讨,以避免影响其情绪。
  • 家属或会担心患者会因讨论而产生负面情绪。但很多文献指出,患者都希望自己的知情权被尊重,谎言和隐瞒反会令患者感到不安,亦无助其面对疾病及安排自己的未来。
  • 医护人员并不会放弃患者,他们在对患者施予维生治疗同时,亦会积极地为患者纾缓徵状和痛楚。疾病末期时,医疗目标多从「治愈」转为「纾缓」,目的是让患者平安和有尊严地度过最后的时刻。
  • 医护人员或因繁忙的工作,难以与患者及其家属约定商讨「预设照顾计划」的时间,一些情况下或许商讨多次,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需把握时间会面协调。

晚期的生命轨迹

认识不同疾病的发展轨迹及恶化速度,除了有助患者掌握展开「预设照顾计划」的适当时机,亦可使其更了解自己的需要。

  • 因意外而死亡:通常身体状况良好,直至意外发生、突然死亡。
  • 末期癌症:末期癌症患者开始身体状况大多良好,能维持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但当病情恶化,患者的身体会转差,更需要照顾和护理。
  • 慢性器官衰竭,如肾病、肝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心脏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所需的照顾都能被准确预测。诚然,患病中也或出现偶发性恶化,让患者出入医院。随病情每次恶化,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身体功能将逐渐转差。
  • 与虚弱有关的疾病,例如晚期痴呆症、柏金逊病:患者的整体状况一直维持於较弱的状态,日常起居饮食大多需要依赖别人、自理能力较差。不少此类患者因日常生活的意外,如跌倒或感染而死亡。

患者於「预设照顾计划」需进行的5个步骤

  1. 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意愿
  2. 与家人展开沟通
  3. 与医生展开沟通
  4. 商讨「预设照顾计划」后的跟进
  5. 定期回顾及更新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意愿

患者需先了解清楚自己的病情和需要,才能够明确为自己计划晚期照顾安排。需了解的内容的包括:

  • 病情:病情预测及预计后
  • 治疗期望:
    • 治疗方向为延长生命,还是以舒适度日为目的
    • 医疗选择的好处和风险
  • 照顾意向:
    • 患者应思考自己希望得到怎样的照顾,例如家人陪伴及喂食上的安排等亦应考虑其接受照顾及离世的场所
  • 个人心愿和目标:
    • 例如和心爱的人表达爱意、与人和解、和想见的人见面、参加子女婚礼、财务分配、丧礼安排等

 

第二步:与家人沟通

  • 建议患者与家人商讨有关话题,再与医生商讨。
  • 患者也应了解家人的价值观、想法和照顾能力。
  • 家属是患者重要的支持者。照顾末期癌症患者的同时,家属也同样面对压力和挑战。

 

第三步:与医生沟通

  • 患者确诊严重疾病,并与家人讨论过其照顾意愿后,就可把自己的意愿告知医生,不必待病情末期才开始讨论。
  • 与医生对话前,患者和家属也应作事前准备:
    • 见面前,先用笔记本记下自己欲知的资料和疑问,以便于会面时提出。
    • 与医生约定时间商讨(可以是最熟悉患者病情的医生,例如一直跟进覆诊的内科、肿瘤科、老人科或纾缓治疗科的专科医生)。
    • 选择合适的日期和时间,一般讨论需时45到90分钟。
    • 邀请亲友陪同(若患者日后无法自行作出医疗决定,同行的亲友也能知道其意愿)。
    • 建议的讨论内容包括病情状况和发展、治疗和护理选择及患者的个人价值观。
    • 与医生讨论时,应先讨论患者认为最重要的事项,并记录讨论重点。
    • 若与医生会面时间不足,应另约时间再作讨论。

 

第四步:商讨「预设照顾计划」后的跟进

  • 把商讨内容及决定纪录在案,以确保患者得到相应的照顾。
    • 商讨后,医护人员会纪录商谈内容,包括患者的意向和选择。讨论结果会填写在「预设照顾计划」表格内。当患者病危而精神上不能自决,这些纪录会成为医护人员的参照,用以提供尊重患者意愿而适切的医疗照顾。
  • 适当时,精神上能够自决的成年病人可签署「预设医疗指示」。

 

第五步:定期回顾及更新

  • 「预设照顾计划」可以是持续的,或需多于一次商讨方能达成共识。
  • 患者的意向也可能随着病情的改变而有所变更,「预设照顾计划」也可能因此需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