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

肌少症
引言
成因
诊断
预防
分享

引言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随着年纪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质量的减少,肌肉力量与体能表现会因而衰退与下降 。

成因

肌少症并非只出现于长者。年过40以后,肌肉量会每10年逐步降低,70岁后肌肉流失的速度更会加快。运动量低,久坐不活动的都市人更容易出现持续肌肉流失。

如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症候群等,会加剧肌肉流失,更可能与肌少症合并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男士的小腿肌肉围度小于34厘米,女士的小腿肌肉围度小于33厘米则表示肌肉量有所不足,要小心注意。

肌少症为何与癌症病人息息相关?

癌症病患者需要接受高强度的治疗,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会令病人食欲降低,更容易出现脂肪消耗和蛋白质流失。研究发现患有肌少症的癌症病人普遍较多出现更严重的化疗副作用,影响到癌症病人的存活期。

诊断

临床上肌少症评估主要透过以下3大项目来鉴别:

  1. 男士手握力低于28公斤,女士则低于18公斤
  2. 步行速度低于每秒1米距离
  3. 电脑扫描检查或从其他检测仪器量度出男士肌肉量每平方米低于7公斤,女士则每平方米低于5.7公斤

预防

  1. 摄取足够热量及蛋白质:注重饮食均衡,而蛋白质作为肌肉的合成原料,足够的摄取尤其重要。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取量达每公斤体重1-1.2克蛋白质。
  2. 补充维他命D:维他命D 可以促进骨骼钙质吸收之外,维生素D亦能维持肌肉功能及强度。
  3. 进行阻力训练:肌少症运动建议以阻力训练为主,例如拉阻力带和举哑铃等。阻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并强化肌肉力量,改善肌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