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佛教
生命中可以承受的苦
分享

生命中可以承受的苦

李坚翔博士(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讲师)

「我一生不做坏事,为什么我会突然患上癌症?」

「每天这样照顾他,其实真的很累,他又乱发脾气,甚至打工人姐姐...有时候我真的很不感兴趣。」

「都不知道前世做错了什么事,今世要当护士这么辛苦的工作...」

不论是病人、家人或者是医护人员,面对癌症或其他重病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患病者的无助、照顾者的辛酸、医护人员的辛劳,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承受着自己才能体会的痛苦。从佛敎的角度,病苦都是人生在所难免而且必须经历的痛苦。既然人生是苦,那么,修行佛法和不修行佛法的人有什么分别呢?

佛陀曾说,修行过和没有修行过的人在遭逢悲伤痛苦时,同样会产生「苦受」。人生本来就伴随着许多无可避免的痛苦,就如生、老、病、死。而佛陀把这根本的痛苦比喻为第一支箭,意味着生而为人就需要承受一些必然的苦。

 一个没有修行过佛法的人遇上第一支箭的痛苦,往往过于拿着於它,然后不停怪责、抗拒,甚至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却不会安抚自己的内心,以至苦上加苦。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后,他非但不把箭,而且更拿着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箭继续伤害自己。

相反的,修行佛法的人在遭逢痛苦之时,会尽量避免徒添悲叹和自乱方寸。修行人会尽量平静内心,活在当下,在所能控制的范围里边作出对自己和其他人最好的选择。这随着修行而增长的智彗不一定能完全消灭痛苦,但它可以防止内心苦上加苦。

两者最大的分别在于:我们能否如实接受生命中不能避免的痛苦。

多年的辅导经验中,有一位病人的故事教晓了我接受重要:

光Sir (别名)是一位十分出色的医务人员,十多年的工作帮助了很多人,改善了多医院的制度和服务,而且结下不少善缘。认识他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的果断、正直、责任心和善良。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勤奋上进,乐善好施,不烟不酒,对事业、家庭、朋友尽心尽力。他也很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间,他的太太和儿子也为这好老公、好爸爸而感到骄傲。

正当光Sir以为人生刚开始步入正轨,原来已经快到终点。他患上了小细胞肺癌,发现时癌细胞已经扩散。

他听得懂医生的每一句话,看得到医生审视报告时的脸色一沉,感受到医生对他悲痛和担心。当然担心,毕竟医生是光Sir多年的朋友和同事。医生见过不少这种病例,他知道光Sir剩下的寿命不会超过三个月,就算用最重的化疗药,也可能只是延长痛苦。看着病重的光Sir,想起多年求并肩作战的片段,他一时不知所措。光Sir看着这个老兄,努力挤出微笑:「不用担心,我受得了!」

光Sir走出诊所,手上拿着检查报告,阴暗呆滞的眼睛仰望着明媚的晴天,他一下子不能相信上天的无情,喃喃说着:「不是说好人一生平安吗?我一生不做坏事,为什么会是我?」

拿起电话却按不下号码,因为他不知道用什么措词、什么语气,才可令老婆接受自己快要离开,接受自己将要一手带大孩子。最后,他选择了去银行把所有财产处理好,务求在他还清醒的时候为太太和孩子尽量安排好一切。

晚上,光Sir告诉了太太,她比想像中平静。太太告诉他,她的心很痛很痛,但他不用担心,因为她一定会照顾好家庭,就如当日在教堂承诺他的一样。俩口子抱着痛哭,牵着手睡觉。好人的光 Sir ,娶一个好老婆。

隔天,光Sir告诉了只有七岁的孩子。孩子听懂了,爸爸患了重病,所以会离去。爸爸擦干孩子的眼泪,手指轻轻一点他的心房,告诉他虽然爸爸身体不能再照顾他,可是心灵永远陪伴着他,所以他不会孤独。孩子从那天起自己做好了所有功课,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好人的光Sir,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安顿了家人,光Sir开始反思人生抚心自问: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有没有什遗憾、有没有什么愧疚?

答案是:没有。

「我一辈子,每一个角色、每一件事情都是尽心尽力。人生就像打麻将,我选择不了拿什么牌,一揭起二四七万、三六九筒,烂得不得了。但是我没有选择放弃,最后吃到三番,我觉得已经超水准表现了。」光Sir想到这,松了一口气。

三个月的时间,光Sir辞掉工作,天天跟太太、儿子在一起,突然发觉,原来很少机会让自己好好享受与他们相处。原来,和他们聊聊天、玩玩游戏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

最后一次见到到光Sir是在医院。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再见到他的一刻,心里还是很难过。鼻上的氧气管、身上的尿管、肿胀的双脚、稀落的头发和眉毛,仿佛在提醒他不要妄想挣脱肉身的枷锁。癌症把强壮健康的身体拆磨至弱不经风,但坚毅的眼神和从容的态度,一如既往,就好像在告诉我精神可以超脱肉身的折磨。

我问他怎么到了这阶段,仍然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豁然自在。他缓缓说道:「说起来也是一种缘份,最近一位朋友突然找我,无意中告诉了我一个圣经故事。大致内容是耶稣在受难之前,也曾经软弱过、恐惧过,但他最后相信自己受苦是为了成全更大的意义,所以他选择了这条艰辛的路。有时候我在想,可能我现在的痛苦也有着意义 ...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活过的四十年我没一点后悔的事,因为每天我也努力地过,尽力地贡献,结果帮助和影响了很多人。但有时转念一想,生死不一定要用身体来定义。或许,生命也许一个人的精神可以超越生死。可能我痛苦的意义是在提醒认识我的人:生命无常,要好好珍惜当下,珍惜身边每一个人!」

光Sir的第一支箭是癌症,刺得他很重、很痛。可是他没有浪费太多时间和心力去抗拒或怨恨,相反,他选择了接受和珍惜,他选择在有限的条件中活好当下倍伴家人和好好道别,他选择找寻生命中最后的意义安抚内心。他没有给自己苦上加苦,所以第二支箭对他来说,不痒不痛,甚至到最后的一刻,他仍然是豁然自在的光Sir。

不论是病人、家人或者是医护人员,我们都可以学习尝试如实接受不能避免的病痛和照顾的苦。缘起时珍惜,缘灭时泰然。人与人之间,可强求的不多,可珍惜的也不少。珍惜当下,活好当下,哪怕长短。

 

影片

▶️ 香港生死学影片协会: 佛教与生死|传灯法师|生死教育讲呢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