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问题在癌症患者中十分普遍,大概有30%-60%病患有睡眠问题,常常受到睡眠品质不佳,难以入眠,时常扎醒等的困扰,为什么呢?
长期服用安眠药有以下这些风险:
目前最常用的安眠药是苯二氮平类镇静剂(Benzodiazepines),这类镇静剂能抑制中枢神经,因此临床上常用于安眠、镇静。然而,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如行动问题,记忆力障碍,精神恍惚等。这类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期服药会对其产生依赖性及抗药性,突然停药可能会发生反弹性失眠及戒断症状。
此外,在接受癌症治疗期间,患者会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如再服安眠药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如果当肝肾脏功能受损,会减慢药物排出体外的速度,药物残留体内无法排出便会在体内积聚,而体内累积药物的剂量越高,便越会抑制中枢神经。
安眠药并非唯一的助眠工具,病人应先告知医生自己的困扰,再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安排治疗或转介。
以下是其中一些方法:
⚠️ 如果透过运动、认知行为治疗以及作息调整都仍然无法改善睡眠问题,经医生评估后无法避免下必需要使用安眠药,医生则需要密切监察病人的身体状况,尤其是癌症病人可能有肝肾功能不良等的问题,更须遵从医生指示谨慎服用,并且只作短期服用,避免长期服食,造成依赖。
情绪问题和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问题可以导致失眠,可能令病人出现睡眠问题,而失眠也会令癌症病人出现情绪问题,如睡眠不足,病人会更容易紧张和急躁。若失眠所带来的情绪问题如一直不处理,长远来说更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甚至出现情绪病,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
若因睡眠不佳而导致情绪出现问题,应从解决睡眠问题的根源着手,如上述提及的透过运动、认知行为治疗以及作息调整,从而改善睡眠。反之,如因癌症导致病人情绪出现问题,令病人无法安睡,夜不能寐,则应从处理情绪问题着手。
在处理情绪问题方面,医生可以透过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如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等,心理治疗可用于诊断癌症病人的精神健康,也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癌症病人若已在进行药物治疗,抗抑郁药可能令身体的副作用加剧;如非必要,医生未必会在病人身上再施用抗抑郁药。一般的抗抑郁药需要约2至3周才会逐渐出现疗效,再要多数周才可达到治疗效果。如若癌症病人已确诊患有情绪病,如抑郁症等,则要根据医生评估及指示服用抗抑郁药。
一般而言,抗抑郁药应仅用作治疗情绪障碍,而非利用抗抑郁药来帮助癌症病患解决睡眠问题。
感谢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精神医学系临床副教授陈启泰医生撰写及审阅本页内容。
癌症病友如有失眠的困扰,不妨试试这3款自家制饮品,有助增加睡眠质素:
1. 银耳雪莲豆浆
2. 洋甘菊茉莉花茶
3. 自家制无添加杏仁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