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嗎?

膽結石會導致膽囊癌嗎?
膽結石是如何形成?
有膽結石會增加患上膽囊癌的風險嗎?
膽囊炎症狀
誰容易患上膽結石?
如何診斷膽結石?
哪些情況下通常需要進行手術切除膽囊?
如何預防膽結石?
Share

膽結石是如何形成?

膽囊是身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儲存和濃縮膽汁。膽汁由肝臟分泌,當我們不進食時,膽汁會暫時被儲存在膽囊中;當我們進食時,膽囊會開始收縮,將膽汁釋放到十二指腸,以幫助消化食物中的油脂。然而,有些人可能因體質、先天性膽汁分泌異常或長時間不進食,導致膽囊無法有效收縮。這可能會使膽汁在膽囊內停留過久,水分被過度吸收,最終造成膽汁過度濃縮,形成膽結石。如果膽結石不幸阻塞膽囊出口,或掉到膽囊管和總膽管,這不僅會影響膽汁的正常流動,還可能會引發膽囊炎、膽管炎或胰臟炎等問題。 

有膽結石會增加患上膽囊癌的風險嗎?

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膽囊癌患者都有膽結石病史,而膽結石患者罹患膽囊癌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至7倍。而且,直徑超過3厘米的膽結石,其癌症風險更是小於1厘米結石的10倍。這是因為是較大的膽結石會刺激膽囊壁的細胞,導致膽囊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則被視為癌症的高風險因素。此外,膽結石還可能會造成鈣質沉積(瓷膽囊),進一步增加癌症風險。儘管如此,並非所有膽結石患者都會發展成膽囊癌,直徑小於1厘米且沒有臨床症狀的結石通常都不會導致癌症。 

膽囊炎症狀

雖然大部分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症狀,但當膽結石引發膽囊炎時,最常見的症狀是膽絞痛。膽絞痛常在吃油膩食物後或膽囊收縮時出現,甚至可能在未進食的情況下突然發作。患者可能會感到胸部、右肩胛骨下或右上腹疼痛,痛楚可延伸到背部或右肩膀,並可能伴隨腹脹、噁心、嘔吐或發燒。如果不及時處理,膽囊裡的壓力不斷地上升,可能會造成膽囊壁壞死、膽囊破裂,甚至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等併發症。若膽道同時被阻塞,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皮膚和眼白變黃,並伴隨茶褐色尿液和灰白色糞便。

誰容易患上膽結石?

  1. 中高齡:年齡超過40歲,新陳代謝減慢會令膽汁濃度增高
  2. 體重過重:體重指標(BMI)超過30,日常飲食中攝取過多脂肪和膽固醇
  3. 女性:特別是孕婦,懷孕時的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膽道系統;胎兒亦有機會壓迫膽囊,令膽囊收縮功能下降
  4. 有膽結石家族病史: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的人風險更高
  5. 某些藥物:雌激素、口服避孕藥可能增加風險
  6. 其他疾病:肝硬化、糖尿病、正在接受全靜脈營養治療等
  7. 不吃早餐:空腹太久使膽囊長時間未能排出膽汁,令膽汁濃稠
  8. 減重速度太快:當迅速減少卡路里攝取時,身體會代謝脂肪,增加血中脂肪濃度,減少膽囊收縮頻率,讓膽汁滯留

如何診斷膽結石?

你可以透過血液檢查了解肝臟功能和黃疸指數。若指數異常高,就可能表示肝臟或膽道出現問題。另外,影像檢查如超聲波、電腦掃描、磁力共振等也能幫助確診和觀察膽囊的型態。如發現有膽結石,請按照醫生的專業建議考慮是否需要手術切除膽囊。

哪些情況下通常需要進行手術切除膽囊?

一般出現上述膽囊炎的症狀、膽結石直徑超過3厘米或有瓷膽囊的情況,應考慮手術切除膽囊,以防止膽結石再次形成並恢復正常的膽汁流動。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則建議定期檢查觀察。

手術後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這主要是因為身體失去了儲備膽汁的地方,膽汁無法及時排出以消化油脂。另一個原因是膽汁直接從肝臟流到腸道,這可能會引起過多的膽酸刺激腸壁,進而導致腹瀉。因此,手術後建議採取清淡的飲食,少吃多餐,並選擇低油、低膽固醇和高纖維的食物。隨著身體逐漸適應和調節「新」的消化方式,膽汁的流動會變得更加穩定,腹瀉的情況通常在手術後數週內會有所改善。

如何預防膽結石?

  1. 定時進食:三餐定時,不要暴飲暴食
  2. 控制飲食:減少高糖和高脂肪的攝取,多吃膳食纖維
  3. 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迅速減重
  4. 多做運動:每週至少五次,每次至少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