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s on Your Side

Angels on Your Side
從沒把自己待作癌症病人 - 丁鴻華老師
乳癌路上的同行者 - 關姐姐
音樂治療師 – 以音樂為癌症病友帶來希望
撼動人心藝術日 – 陳美蘭老師
抗癌路上的同行者 - 杜魯華院牧分享 
Share

從沒把自己待作癌症病人 - 丁鴻華老師

很多人會覺得患上癌症,尤其是已經到了第四期,生命一切就從此「玩完」了。6月4日是癌症康復者日,我們訪問了一位患上第四期癌症的退休音樂老師丁鴻華 Rita Ding。丁老師今年已經87歲,仍保持一顆善良溫柔的心,繼續每星期做三次義工,教授唱歌和音樂,究竟她是如何有這麼大的魄力,在抗癌期間仍堅持努力服侍呢? 

 

1. 什麼時候開始接觸音樂?你一星期義教多少次?

我是1937年在香港出生的,十兄弟姊妹中我排行第七。年幼的我經歷過日佔時期,輾轉來了香港定居。在一次的機遇,我有幸獲發了一年的資助金學琴,期間我考了幾張音樂文憑,因家景不富裕就再沒有錢學琴了。但我繼續自學進修。中五畢業後,我選擇當老師,感恩靠著過往的學歷成功考上師範音樂科。 

我開始教學時已有做義工教兒童歌詠團。雖然我已經80多歲,但我仍然恆常一星期三次到香港九龍新界各區做義教歌詠團,在接受化療期間仍然風雨不改。 

 

2. 患病後為什麼想繼續義教音樂?為什麼選擇義教而不收費以幫補昂貴的治療費?

起初發病時因傷口變大,乳房亦大量出血,無法自理,在醫院接受的治療令我身體變得虛弱,但我從沒有把自己當作乳癌患者,我不想自己沉淪在自憐的狀態。當時已退休的我非常喜歡做義工,感恩以前當老師蓄下來的積蓄足夠我退休生活的需要。在疫情期間,自己身體又不太好的關係,所以沒有外出授課,但只要我有力氣站起來,我都堅持繼續教,因為教學給予我生活的源動力。 

 

3. 義教過程中自己有什麼得著或體會?

記得有次參加了機場大使時認識了某青年會,機構職員得知我曾在學校教音樂後,邀請我定期到長者中心教唱聖詩。在2009年有更多中心邀請我四處當義教,我到過好多地方包括蘇屋村,薄扶林,油麻地,哪裏需要用到我的地方,我都會去。我主要是教授藝術歌曲,以藝術腔以及丹田運氣唱歌,當中包括不同語言,中文、英文、意大利文、拉丁文等等,亦有些指揮的工作。我沒有什麼了不起,只要有人願意學,我也願意將我所認識的教授別人。其實,在過程中是教學相長,學員和我也是一同成長的。你說我在幫助人,坦白說我更覺得是學員在幫助我,透過教唱歌運氣,給我機會做運動鍛煉身體。我身子不算太好,學員都好疼錫我亦好關顧我的需要,令我大感安慰。 

 

4. 有什麼說話想鼓勵癌症患者?

病人一定有不舒服的時候,在辛苦之中要幫助自己站起來,放開心情。我是獨居亦在我開始教學的第二年忽然患上面神經麻痹症,動過手術可惜失敗了,帶來不少後遺症。雖然歪著嘴,但也堅持教唱歌。每個人要想辦法自己幫自己,別人說千篇的鼓勵說話和方法,假若自己不做的話,就等於沒用了。好好保持一個好的心境,不常常把「我是個病人」掛在嘴邊,提起勁來!向前望!有需要別人來幫忙時,開放自己的心接受,亦要學會為自己加油打氣。 

 

小編想起一位已回天家的老朋友的一句話:「生命不在乎長短,最緊要是有價值和意義」。你今天又過得怎麼樣呢?🥰 

乳癌路上的同行者 - 關姐姐

Candy Lai (賴關裕穠),現年54歲,有一段美滿的婚姻,育兩個小孩子。2008年,她在進行自我乳房檢查時感覺到有硬塊,隨即安排抽組織化驗,病理報告證實是第3期乳癌。經歷過癌病治療後,Candy願意放下全職工作,全時間投入義工服務,成立「粉紅社」幫助更多乳癌患者。

 

1.作為一名太太和兩個孩子的母親,要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對你有什麼打擊?

當醫生跟我說要切除右邊乳房和淋巴,我即時腦海一片空白。直到我在做手術前簽手術同意書時我真真正正意識到將要失去乳房,心如刀割,一度拒絕接受手術,情緒十分激動。自問每兩年做一次身體檢查,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術後初期仍然無法接受自己已失去了乳房,其後要做化療,我再次無法接受,正直壯年的我,反覆問為何要經歷如此多的痛苦。

至於婚姻,我當年跟丈夫結婚15年一直好好感情,術後回家他為我沖涼,我每次都在哭,因為自覺沒有了女性的身體特徵,不配被愛。丈夫很幽默地安慰我:「無論你有一個兩個或三個乳房,我也仍然愛你。」我笑了,他更說:「可否給我一個機會兌現結婚時對你守下的承諾,照顧你一生一世?」我好感動!在傷心的日子,我察覺原來我所做的一直令身邊的家人為我流淚,醒覺不能如此下去,我振作起來提醒自己要積極繼續向前行。

 

2.是什麼驅使你成立「粉紅社」?你看到乳癌患者有什麼需要支援?

我當時跟Esther and Kan三人成立「粉紅社」,因我向來樂觀積極,願意做義工幫助別人。我們看到免費化療陪診的需求好大,於是我們的義工們便會穿上粉紅社義工外套,在各間醫院的腫瘤科提供免費化療及陪診服務、復發及晚期支援、WhatsApp義工病友互助群組,有時更會舉辦活動和為有需人士運送營養奶。

不同癌病期數和年齡婚姻狀況,所需要的支援和關顧的層面也有不同。我們會採用 3+1 服務,三個義工和一病人,一個義工主任帶領兩個義工,會配對合適有相關經歷(是否需要接受化療電療或是做手術)、相近的年齡、婚姻狀況的義工,希望令病人更感受到同理心。需要支援服務的不單只是長者,亦有不少年輕媽媽,因為她們擔心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長,婚姻出現問題和將來喪失工作能力。剛好,我們當中有年輕的義工在確診時兒仔只有兩歲,而兒子現在已經投身社會工作,這能鼓勵到患癌的年輕媽媽不要放棄,要對前路有盼望。

 

3. 你如何透過毛巾伸展運動來幫助乳癌患者?

我在完成乳房切除手術及電療後,感到腋下淋巴位置疼痛和繃緊,於是透過做伸展來幫自己舒緩痛症。我認為這些伸展運動有助減輕電療後及切乳房後的不適,改變血液循環,減輕淋巴水腫。及後我成為伸展導師和彈力帶導師,在4年前疫情期間,因義工(她們都是乳癌患者)無法外出,我開始在線上教伸展運動,毛巾伸展比彈力帶容易掌握及能改善繃緊。結果反應不錯,當時有很多人想重溫動作,所以好友即時為我在社交平台開設「關姐姐開心伸展」方便我做直播和把影片上載,直至現在我都有恆常做直播,有多間乳癌組織及癌症機構邀請我舉行實體班。

 

4. 由全職人士轉變成全時間在「粉紅社」帶領義務的工作,作為病患者的你是怎樣適應的?

以前我主要的工作是協助丈夫的生意,我曾許願可以45歲退休全職做義工。因患乳癌,把夢想提前到38歲。乳癌帶給我特別的經歷,由職業女性成為全職義工已經16年。每次聽到一句謝謝已心滿意足。更大的體會是,「粉紅社」成立起初得三個人,現在義工團隊接近100人,合作無間。義工主任出席一個月一次開會,討論有個別病人的需要。她們都是過來人,曾經接受過治療,大家願意付出時間和愛心,真是叫我感動。

 

5. 這些年來,你有遇過什麼的挑戰嗎?

疫情期間無法去醫院,就以視像聯絡病友。亦因著社會的變化和醫療用藥方面不斷的進步,我會邀請腫瘤科醫生和社工等專業人士為義工做培訓,例如了解最新抗癌藥、如何面對生死、 處理有情緒需要的病人等等。我們恆常有義工聚餐和行山,在忙碌的義務工作和培訓中,也為她們「叉叉電」,保持良好的團隊關係。

小編非常感激Candy的真情分享,更想藉此寄予乳癌患者在面對困境的時候,給自己時間沉澱,勇敢繼續向前行,治療是一個階段會隨著日子而過。有需要,記得要找支援,有同路人使前面的路不再孤單。

如想了解更多「粉紅社」的工作以及「關姐姐開心伸展」運動片:

「粉紅社」Facebook 專頁

「關姐姐開心伸展」Facebook 專頁

「關姐姐開心伸展」全身伸展運動影片

「關姐姐開心伸展」肩關節伸展影片

「關姐姐開心伸展」輕鬆深蹲練習影片

音樂治療師 – 以音樂為癌症病友帶來希望

引言 

相信沒有人想患病,更何況是癌症?即使多積極的人,當面對各種頻繁的治療,也會被打垮,對生存少了一份盼望。音樂治療師透過音樂中不同元素,例如旋律、拍子、樂器、歌詞等等,幫助病友及其家屬釋放焦慮、壓力,對人生重燃希望,積極邁步前路 

學音樂學治療  

甫踏入張潔瑩Carol)的音樂治療中心,放眼望去有各式各樣的樂器,Carol 大學期間修讀音樂,其後在英國修讀音樂治療碩士課程。類似的音樂治療課程在英、美、澳、加也有開辦,但每個國家的課程內容也不同,以英國為例,2年制碩士課程中需要學生付費親身接受52小時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起初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接受治療後來Carol 認識到每個人的成長歷程,與家人的關係,都會影響日後與別人建立關係,怎樣待人處事等等。 接受治療過程不但更加了解自己,並且對某些事情解脫了。 這個經驗讓她明白與治療師建立互信的重要性,更可設身處地明白接受治療者的感受,對於她未來擔任治療師很有幫助 

以音樂達到治療目標 

大家可能好奇,究竟音樂治療是什麼?與平日聽音樂有何分別?Carol 說音樂治療是把音樂作為一種途徑或工具去達到治療的目標,治療的範疇包括心靈、社交、肢體復康,例如中風病人在步行上有困難,便可以透過節奏調整身體步伐失語症的人士又可以用唱歌的方式重拾語言技巧對生存感到沒有希望的癌症病人,透過不同歌曲可以與病人產生共鳴, 讓他們感覺不再孤單。 治療師會用受助者喜歡的歌曲介入,如 《漫步人生路》、《天蠶變》某些歌詞正好說出他們的心聲,如《天蠶變》歌詞 

「獨自在山坡,高處未處高,命運在冷笑,暗示前無路,浮雲遊身邊,發出警告,我高視闊步。雖知此山頭,猛虎滿佈,膽小非英雄,決不願停步 。冷眼對血路,寂寞是命途,明月映山崗,倍覺孤高。 

治療以人為本 

雖然音樂治療在香港尚未普及,但在外國已經納入正規的醫療體系內。從早產嬰兒至善終也可採用音樂治療。Carol 說音樂治療可以以個別或小組形式進行 

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 

  1. 接收 receptive ) : 音樂意像導航、 呼吸練習等等 Carol會請對方按所聽的音樂的感受繪畫,透過繪畫引導對方思考,逐步釋放情緒
  2. 互動interactive : 當患者尋求協助時,Carol會用問卷或對答形式進行評估,了解患者的各項背景、音樂喜好、行為習慣、情緒,大家再一起訂定治療目標和方式如創作歌曲、即興玩樂器等。 

 Carol 說音樂治療以人為本,不同患者所選用的音樂也不同。曾經有比較年輕的癌症患者很喜歡姜濤他的《矇着嘴說愛你》讓患者有動力,用歌曲去表達對家人隱藏於心底的愛。 

Carol 說音樂治療師猶如一位同行者,從旁扶持患者,協助他們及家屬紓緩焦慮及壓力 

家中的音樂治療 

癌症患者除了尋求音樂治療師協助外,閒時亦可於家中多聽音樂、多唱歌。Carol 說患者可於不同音樂串流平台下載不同類型的歌曲,也可體驗一下有歌詞和純音樂的分別。 此外,不妨多做一些呼吸練習,亦可以在聽歌的過程中畫畫,你會發現在不同心情時聽同一首歌,感受也不一樣  

撼動人心藝術日 – 陳美蘭老師

梅蘭菊竹是謂「花中四君子」,亦常作爲國畫的題材。究竟參與義工工作逾20年的陳美蘭老師是如何與國畫建立不解之緣?又如何透過國畫去幫助一眾癌症病友為自己人生添上豐富的色彩呢?適逢一年一度藝術激勵人心日(Inspire your heart with art day),就讓小編以對談筆錄的形式與大家分享美蘭老師以藝術鼓勵病友的點滴啦!  

 

1. 美蘭老師是如何開始接觸國畫的呢? 
我在小孩升小一的時候,毅然辭退報館工作,專心作家庭主婦。但漸漸又覺得生活很枯燥,由於我性格內向,只想找一些能獨自做及令我投入享受的興趣,所以報讀了插花、國畫和書法課程。即使現在我仍然有繼續深造上課。 

 

2. 知道美蘭老師參與義務工作已二十二年,在教國畫前曾在醫院參與不同義工崗位,可以跟大家分享這些年來做義工的經歷嗎? 
最初我受訓是做前線關懷病友:到病房探望、以電話慰問及陪同院友在癌症中心唱歌、做手工、玩遊戲,要懂得隨機應變和對話技巧,有時面對不快的事,會難以抽離以至影響心情。後來負責人留意到我頗擅長美術手工,又得知我有教國畫的經驗,就提議開辦一個國畫班,由我負責教病友繪畫。既然國畫是我的恩賜,又可以幫到病友,就嘗試接受,一試就十多年了。我義務教畫的病人自助小組主要服務患有癌症的病友,我本身也是癌症康復者,深明化療對身體所帶來的傷害,亦明白接受化療的病友會擔心受細菌感染而不敢外出;而畫畫是可以在家自娛完成的,可以讓病友們在集中精神作畫時,分散注意力,暫時忘記身體上的痛楚。

 
3. 在醫院教病友與教其他學生會有什麼不同嗎? 
我在社區中心或畫室教授,可能會嚴謹些;在醫院任義工時,要明白同學的身體狀况各有不同,多鼓勵他們,避免說一些令他們挫敗的說話;多花心思在畫稿上,盡量由淺入深;多教不同的題材,色彩運用方面,除了水墨外,也盡量用上不同的顏色,讓同學心舒亮麗,愉悅喜樂;構圖方面盡量簡淺易學,讓同學將學過的基本畫功可以隨自己靈感發揮創作。當同學能夠畫出一幅完整構圖作品時,不但他們開心,我也深受感動!畢竟他們的身體狀況是有些限制,比別人要付出更多更多。 


4. 這些年來,你大概教過多少個曾患癌的學生呢? 
我實在也數不清了,在醫院教了十多年,一年四期,每期12名同學。有時在街上碰見同學相遇打招呼,我也想不起他是那期那班的;又試過在巴士上遇到以為是自己的學生和我打招呼閒談,談了良久才發現原來對方是不認識的推銷員,想向我推銷產品。我曾因某些不悦經歷被衝擊,想放棄義工工作,但義工的身份卻為我帶來非金錢能換,非筆墨能形容的愉悦喜樂,我實在捨不得放下,便排除萬難地堅持下去吧。

 

5. 教國畫的期間你有什麼體會與學習嗎? 
班中同學來自不同階層和不同背景,有些同學是高學歷的專業人仕,有些來自基層或年老退休的,要懂得因應不同學員的需要,在關顧他們時,不會讓他們感受到差別待遇,大家能在融洽平和的氣氛下學習,彼此關心,一起分享心路歷程和心得。

 

6. 多年來的義務工作中,有讓你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嗎? 
我最初是一星期三天參與醫院前線義工服務,家人說我當義工像是返工,但對我來說只是盡己所能,施比受更有福。曾有些同學送我感謝信,正好讓家人明白我作義工的意義,現在各方面都得到家人的支持,有時他們也會一起投入参與呢。 
 
 
7. 最後有什麼學員的故事讓你非常感動? 
有位年輕的女同學,原本是消防員,患癌接受化療後,需要用拐杖輔助走路。記得有一節課正正遇上暴雨天氣,她也因化療以致身體抱恙,正在發燒,她於課前已作出告假。那天當我在授課時,突然看見她一邊撑著雨傘,一邊扶著拐杖來到課室。我問她為何在這惡劣的天氣來上課?她說自知時日無多,她丈夫名字中有個「松」字,懇請我能先教她畫松,好讓她回天家前可以畫一幅松樹送給丈夫作最後禮物。在天雨路滑、衣履盡濕、身體發燒的情況下,仍堅持來到課室......她說這不單是想完成一個心願,而是她從未想過自己這麼喜歡畫畫,她不想錯過每次能上堂的機會。她跟我學畫約大半年後便返回天家了,她丈夫託其他同學給了我一封信,信中提及太太覺得一生中最開心快樂的時間就是人生最後的大半年,亦讓她發覺自己在畫畫方面,原來這麼有天份和心得;他亦很感謝我讓他太太在人生最後的半年,過得如此快樂無憾,他希望在太太安息禮靈堂上,能展出她大半年內的作品,這也能幫太太完成開畫展的心願,作為給她的最後禮物! 

這個案讓我真的非常感動,家人看到這信後都知道我教畫的意義。有時我上完堂倦極未能顧及家裡的大小事,他們都會體諒幫忙,這些都是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聽到老師的分享,小編深受感動,感謝美蘭老師付出時間接受訪問。 
「美蘭老師,感謝你過往一直與癌症病人同行,為他們的生命抹上更多的色彩。」 
最後希望美蘭老師的故事都能夠感動到您,了解如何透過藝術激勵人心,為他人送上祝福! 
 
作品分享
陳美蘭老師作品 - 畫題:對視 

學生:林沛賢作品

學生:姚美蘭作品 

學生:袁海靈作品

學生:李妙儀作品

 

學生:謝少明作品
 

學生:梁若青作品 
 

抗癌路上的同行者 - 杜魯華院牧分享 

在抗癌的路上,有時總會感到無力和孤單。我們需要有同行者一同分擔和面對難關。今次的專訪,小編訪問了杜魯華院牧,杜院牧起初在一所屋邨教會服事,教會同時經營自修室服務。但因人手不足,有太多行政的事務要兼顧,加上有段長時間獨力處理教會事務,難以有時間去傳福音或做關懷牧養,但這正是他最喜歡的事奉形式。當年,安靜思想後覺得院牧是最適合自己的事奉方向,自於2006年起在伊利沙白醫院服事,之後到過葛量洪醫院及瑪麗醫院做院牧的工作,期間主要較多去重症的病房包括心肺科和腫瘤科等。現時杜院牧已退休,仍繼續擔任義務院牧,陪伴病人,以生命傳播福音。 
 
1. 院牧有什麼工作?需要24小時待命緊急傳呼(on-call)嗎? 
基督教院牧工作其實很多時候會談及生命的來源、意義和價值。病人會想探討生命有沒有主宰,去世後魂歸何處。院牧的工作除恒常巡房外,還要帶福音聚會、義工小組、義工訓練等。在瑪麗醫院工作的時候建立了恩典同行小組,以及與醫院基督徒團契合辦的崇拜。至於24小時on-call的確是院牧的工作特色之一,譬如出現臨終病危或突然死亡的個案,我們都需要立即回到醫院跟進。人手不足的時候,我一個月內有兩星期需要24小時on call 
 
2. 面對一些臨危的病人,他們有什麼的需要呢?你會在什麼階段接觸他們呢? 
很多緊急轉介的病情都是已經到了末期,或者近乎臨終,那個焦點往往會是解決他們對靈性需要或信仰問題的焦慮。在重症病房中,病人在治療期間都有不同的階段,要處理的問題都不同。我們主要圍繞著身心社靈各個維度,透過關懷、聆聽、發問,去引導得到以下的效果: 

1)紓緩情緒,釐清他們複雜的思想中主次的需要; 
2)發掘病人自身內在的資源,協助他們去發掘在人生歷程中自己的經驗和解決方法; 
3)肯定他們所擁有的外在資源,例如病人身邊的照顧者、朋友、支援等; 
4)提供醫療的資源,轉介病人到醫務社工或申請資助; 
5)透過關懷,鼓勵及發動他身邊的人,讓病人覺得有安全感與被愛感,甚至幫助他們完成心願,或探討一些深層的信仰問題 
 
有時,我會幫助家人處理告別的儀式和整理他們的情緒。 
 
3. 有深刻的個案可以分享嗎? 
事奉生涯中記憶最深的一個個案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一天,在病房接到緊急傳呼到一個中風的病房。這一位約二十至三十歲的病人因不明原因突然中風,醫學上差不多等於死亡,只是在用藥物維持生命,而太太都很年輕約二十歲,懷有身孕。她情緒很波動,當我為他們祈禱後,太太激動地問我有沒有方法可以叫醒她的丈夫。我知道我不是上帝,我不是掌管生命的。她有很多身邊親友都嘗試勸她冷靜不果,我當時坐下來思考:「如果我是她,有什麼更好的選擇呢?」我跟她說:「如果我是你,我會爭取時間陪他到最後一刻」。很奇怪,當我感同身受地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介入後,她冷靜下來聽完我的說話,就好讓我幫她釐清了主次,幫她找到最重要的東西。 
 
幾個月後,我收到一張感謝卡和一封浸禮見證,原來是這位太太,之後她信了耶穌,生下來的兒子也信了耶穌。這個經歷很感動,也實實在在看到上帝的工作。 
 
杜院牧退休後仍當義務院牧,他認為工作時接觸不同價值觀的人能豐富他的生命,讓他不再自我。而他亦作為橋樑將病人帶到上帝的面前。訪談中提到詩篇23篇讓他看到上帝給人們恩典,相信上帝也會為我們加添力量,上帝與我們一起,是我們的盼望。有興趣了解詩篇23篇的內容,大家不妨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