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癌症治療進入了一個新里程碑,無論是傳統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還是標靶藥物或免疫療法,都取得了突破進展。病人除了積極治療、均衡飲食,適量、規律的運動在整個癌症治療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運動對第三、四期癌症患者及康復者尤為重要。
1. 加強體能應付副作用
早期癌症大多以根治手術為治療方向;第三、四期患者則需要接受其他治療,以消除體內癌細胞。良好體能可幫助患者應付治療期間的副作用,讓整個治療變得順利。
2. 阻力訓練提升肌肉質量
癌症患者患肌少症機率比一般人高。肌少症是指隨年紀增長,肌肉質量減少,肌肉力量與體能表現因而下降。癌症患者需接受高强度治療,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令食慾降低,更容易出現脂肪消耗和蛋白質流失,加上身體虛弱、乏力,活動力下降致肌肉流失。研究發現有肌少症的癌症病人,普遍較多出現更嚴重的化療副作用,影響存活期。運動訓練是對抗肌少症最有效方法之一,阻力訓練能讓肌力進步及肌肉質量提升。
3. 改善生活緩解不適
不少醫學研究證實,在癌症治療前後有適量運動,對癌症相關的疲憊、情緒、身體功能等都有莫大益處。港大醫學院護理學院於2018至2022年期間,做了一項為期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定期耍太極或做帶氧運動的晚期肺癌患者,在睡眠質素、心理健康、身體功能皆有正面影響,疲勞感也較對照組小,患者1年存活率亦有所提升。運動比藥物更能幫助患者減少疲勞感。
4. 預防淋巴水腫
有些癌症患者的淋巴結會因手術被切除,或受腫瘤、放射治療影響。適當運動有助淋巴回流,預防、緩解淋巴水腫。
5. 減復發風險
在康復期持續運動,有助降低癌症復發率,並讓患者能更快及以更好的狀態恢復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