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基質瘤是一種出現在消化道中的腫瘤,最常見於胃或小腸。胃腸道基質瘤由消化系統壁上稱為卡哈爾(Cajal)間質細胞發展而來,卡哈爾間質細胞有助於食物在消化道內移動。
胃腸道基質瘤相對罕見,約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 1-2%。每年全球發病率為每一百萬人中10-15 個案例,平均發病年齡60-65 歲,常見於 50 歲以上的人士。然而,任何年齡的人也有機會罹患胃腸道基質瘤。
胃腸道基質瘤有別於其他類型的胃腸道癌,如胃癌是發生於胃壁細胞,而胃腸道基質瘤則發生在胃腸道的肌肉層中。胃腸道基質瘤具有獨特的病因、病理和治療方法。
胃腸道基質瘤會在哪裡發生?
胃腸道基質瘤可發生於整條胃腸道,常見於:
胃腸道基質瘤的症狀因腫瘤的大小和位置而異。常見病徵包括:
要注意這些病徵也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因此如患者有這些病徵,須諮詢醫生,以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
胃腸道間質瘤和胃癌的病徵
影像檢查
基因檢測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風險評估
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是否有擴散。
積極監察
對於沒有高風險特徵而腫瘤小於 2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建議進行積極監測。這包括定期電腦掃描或內窺鏡檢查等以監測病情,檢查腫瘤大小及變化。
手術
手術是原位性胃腸道基質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目的是完全切除腫瘤和預防復發。建議手術要盡可能把腫瘤切清,手術邊沿不觸及腫瘤細胞,並同時保護器官功能,手術通常不需要切除大範圍的淋巴結。細小的腫瘤可以透過腹腔鏡切除;較大的腫瘤,不宜使用腹腔鏡或機械人手術,因為有機會導致腫瘤破裂。如鄰近器官被牽連,建議整組波及器官全切。
若未能進行全切手術,且腫瘤對標靶治療具敏感度,或外科醫生認為術前先縮細腫瘤較安全(如減低腫瘤破裂或出血的風險),可在手術前使用標靶藥物。一般來說,手術會在標靶治療後 6-12 個月進行。若服用標靶藥物12個月後,腫瘤沒有明顯縮小,反之抗藥性機會可能會增加。
輔助治療
Imatinib(伊馬替尼)是一種用於預防胃腸道基質瘤術後復發的藥物。它針對腫瘤細胞中的c-KIT突變,阻止癌細胞生長和擴散。對於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醫師大多建議使用為期三年的Imatinib口服藥,劑量為每天 400 mg。
Imatinib的常見副作用包括:
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包括:
治療後的監察
治療後,患者需作定期監察,這包括:
根據腫瘤的特定突變,晚期和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c-KIT 突變:
SDH缺乏症:
PDGFRA外顯子18 D842V 突變:
NTRK融合(NTRK Fusion):
BRAF 突變:
暫時已知的胃腸道基質瘤的風險因素包括高齡或帶有某些罕見的遺傳性基因,但這些風險不能改變。由於胃腸道基質瘤與生活方式或環境因素無關,因此沒有特定方法以預防胃腸道基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