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引言
高危因素
病征
诊断
分期
等级
治疗
预防
参考
分享

引言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于2022年公布的最新数字,子宫内膜癌是香港第四位最常见的女性癌症,占女性患癌的6.6%。 2022年共有1,188宗新症,平均每56人,就有1人患上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57.5岁。

子宫内膜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居第十一位 。在2022年,子宫内膜癌导致109人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7% 。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之一,呈倒置的梨形,位于下腹骨盘腔内。子宫左右两边各连接输卵管和卵巢,下则连接子宫颈和阴道。

子宫主要由三层组成:子宫内膜(内层)、子宫肌层(肌肉中层)和子宫膜(外层)。子宫内膜由无数微丝血管组成,内膜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合适的环境孕育胚胎。卵巢分泌的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是维持子宫内膜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数,当其分泌失调时,患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会增加。

子宫内膜癌是从内膜生长的肿瘤;到中后期,癌细胞会扩散到子宫附近的结构,亦有机会经淋巴和血液扩散到肝脏、骨骼等器官,影响其功能。

高危因素

  • 年龄
    • 60岁以上,特别是停经后的女性
  • 经期
    • 初经早( 12 岁前)
    • 较晚停经( 52岁后)
    • 月经紊乱
  • 从未生育的女性
  • 遗传史
    • 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或女儿)在50岁前确诊乳癌、卵巢癌或大肠癌
  • 个人病史:
    • 过重或肥胖人士
    • 乳癌、卵巢癌或大肠癌患者
    • 卵巢多囊症(PCOS)患者
    •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患者
    • 糖尿病或三高患者
  • 药物史
    • 曾长期单一服用雌激素贺尔蒙补充治疗( Oestrogen-only HRT )
    • 曾服用医治乳癌药物三苯氧胺( Tamoxifen )

病征

子宫癌患者通常出现不正常的阴道出血。若及早求医,大多数患者皆仍属于早期。

  • 早期:
    • 停经前:阴道异常出血、经血过多、经期长而频密
    • 停经后:突然再出血、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
  • 后期:
    • 下腹痛或腹胀
    • 性交或小便时骨盘腔疼痛
    • 大便习惯改变(例如:便秘)
    • 阴道出血
    • 体重下降
    • 呼吸困难

诊断

初步诊断

  • 骨盘腔检查
    • 医生会以手指或窥器(俗称「鸭咀钳」)观察外阴、阴道及子宫颈是否有异常情况。
  • 子宫内膜活检
    • 经窥器伸细管进子宫吸取小片子宫内膜,并於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来确认是否存有癌细胞以及其类型。

  • 超声波扫描
    • 超声波能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有助诊断绝经后的妇女。
    • 如果蔺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於正常,就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
    • 超声波对于未收经的妇女功用不大,因为其子宫内膜会随着排卵/月经周期而改变。
    • 阴道超声波效果较好。医生或放射科工作人员会把一个管状的探测器放入阴道。如果阴道超声波不可行,也可於腹部照超声波。

图:阴道超声波
  • 子宫镜( Hysteroscopy )及活组织检查或刮宫
    • 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医生会把顶端带光源镜头的子宫镜经阴道放入子宫,抽取子宫内膜活组织。可疑的组织也会被一并抽取,并由病理学家於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来确认是否存有癌细胞以及其类型。

医生在断定病者患子宫内膜癌后,就会通过体检、验血、X光检查及各种扫描进一步检查癌细胞扩散的范围,确定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进一步诊断

  • 电脑扫描(CT Scan)
    • 通过静脉注入显影液,拍摄骨盘腔各种角度的X光片,再用电脑合成横切面的影像,检查癌细胞扩散的范围。
  • 磁力共振扫描(MRI)
    • 通过扫描骨盘腔检查癌细胞有否入侵子宫内膜和肌层、附近软组织如淋巴结等,评估癌细胞入侵的程度。
  • 上腹部超声波扫描
    • 通过超声波仪扫描上腹位置,检查肝脏等器官是否有扩散癌细胞。
  • 胸部 X 光片或胸腔电脑扫描
    • 檢查是否有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或胸腔內壁
  • 验血-肿瘤指标CA-125
    • 有些患者的子宫体癌细胞会在血液中分泌名为CA-125的蛋白质肿瘤指标。
    • 治疗前,若CA-125较正常水平高,就可用以检视治疗成效及监察癌症。
    • CA125 并不能诊断子宫内膜癌,所以应在咨询医生的建议后才作检查

分期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的标准,子宫内膜癌的程度分为以下四期:

  • 第一期
    • 癌细胞只生长於子宫内膜或肌肉层里
    • 第一期A:癌细胞生长於子宫内膜或少于一半的肌肉层
    • 第一期B:癌细胞扩散到一半或以上的肌肉层
  • 第二期
    • 癌细胞从子宫体扩散到子宫颈,但只局限於子宫内
  • 第三期
    • 癌细胞已扩散到骨盆腔里
    • 第三期A:癌细胞扩散到最外层的子宫浆膜、输卵管或卵巢
    • 第三期B:癌细胞扩散到子宫隔壁或阴道
    • 第三期C (一):癌细胞扩散到盘骨的淋巴结
    • 第三期C (二):癌细胞扩散到大动脉旁的淋巴结
  • 第四期
    • 癌细胞已入侵直肠、膀胱以及其他较远的器官
    • 第四期A:癌细胞扩散到直肠、膀胱粘膜
    • 第四期B:癌细胞扩散到腹股沟的淋巴结,以及较远的器官如骨骼或肺部

等级

等级是形容癌细胞分化的指标,能预测扩散的速度。

有别于正常细胞,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因此医生能把抽取的活化细胞放在显微镜下断定等级。

  • GX:医生未能断定其等级
  • G1:癌细胞分化程度理想
  • G2:癌细胞分化程度中等
  • G3: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

治疗

现在主要采用切除手术和放射治疗医治早期子宫内膜癌。两种治疗方式可以单一或同步进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愈率更可达九成以上。

 

全子宫切除手术

  • 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手术范围:切除子宫、子宫颈、输卵管、卵巢、有时包括部分阴道与附近的组织和淋巴以进行化验,从而确定癌肿的类别及扩散范围。
  • 切除子宫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 开腹( Abdominal Hysterectomy )
  2. 经阴道( Vaginal Hysterectomy )
  3. 腹腔镜(Laparoscopy)
  4. 机械臂协助 (Robot-assisted)
  • 若癌症只属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已足够。不过,如化验结果证实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已深入子宫肌肉或子宫颈,则须在切除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及/或化疗,以减低复发的风险。除辅助放射治疗外,有需要时医生或会建议患者接受辅助化疗。
  • 手术切除的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术后感染、膀胱或肠道受损(机率低于12% )、输尿管受损、伤口愈合问题、更年期症状、术后的胀气感等。

 

放射治疗(香港习惯称「电疗」,内地简称「放疗」)

  • 对于某些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特别是那些有局部复发风险因素的病人,手术后可以考虑接受放射治疗结合化疗。
  • 另外,电疗可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来控制症状,或无法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的病人。
  • 治疗方法:用高能量辐射消灭癌细胞

1. 体外放射治疗

  • 利用直线加速器发出辐射线照射病发部位及盘腔,杀死肿瘤细胞。
  •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体外放射治疗(EBRT)通常每星期五次,为期五至六星期。
  • 放射治疗的模拟过程中,病人需仰卧及保持静止。过程中将使用支架确保病人在每次治疗中的位置相同,然后进行电脑扫描来撷取盆腔的详细影像。这些影像有助医生作电疗计划,确保辐射精确瞄准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 短期副作用:指在电疗期间或电疗完两至三星期所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泛红、疲倦、肚泻、小便赤痛、作闷等。
  • 中长期副作用:指在疗后数月或数年后出现的副作用,包括阴道缩短或变窄、干涩、有疼痛感、或出现分泌,低风险但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肠黏连(肠塞)、电疗性肠道发炎、膀胱炎、膀胱肌肉活跃症(容易急尿)。

2. 近距离放射治疗(体内放射治疗)

  • 用于术后作辅助治疗,可以在手术后单独进行,或在体外放射治疗(EBRT)之后进行。
  • 近距离放射治疗(体内放射治疗)是在局部麻醉下将放射发射管放入阴道内。这种方法是在之前的肿瘤部位给予高剂量的辐射,同时可保护健康组织。
  • 副作用:
    • 辐射线会影响阴道、膀胱及直肠
    • 其他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阴道缩短、变窄、干燥、疼痛或分泌物增加。其他较罕见但具潜在严重风险的并发症包括肠间粘连、炎症性肠病、膀胱炎和膀胱过度活跃。

 

化疗

  • 化疗用于高复发风险的病人。就早期子宫内膜癌而言,化疗可以在手术后,不论是否结合放射治疗的情况下进行,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 在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中,化疗可以减小肿瘤大小,减慢生长速度和缓解症状。适合病人亦可考虑结合化疗和免疫治疗或标靶治疗。
  • 两种常用的化疗药物组合,包括Carboplatin与Paclitaxel,以及Cisplatin与Doxorubicin。
  • 副作用一般只见於治疗期间,过后会逐渐消退。包括疲倦、抵抗力弱、恶心、食欲不振、脱发等。Doxorubicin的副作用涉及心脏,Cisplatin可能影响肾脏,Paclitaxel则或会影响神经,让手脚麻痹、刺痛。

 

免疫治療

  •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免疫治疗药物,通过针对免疫细胞和癌细胞上的蛋白质来帮助身体对抗癌症。这些蛋白质称为检查点,可以防止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T 细胞上的 PD-1 与癌细胞上的 PD-L1 结合,发送抑制信号以停止攻击。类似匹博利组单抗(Pembrolizumab)和尼伏人单抗(Nivolumab)的药物阻断这种结合作用,使 T 细胞能够摧毁癌细胞。
  •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感觉疲倦或虚弱、发烧、咳嗽、恶心、瘙痒和皮疹、食欲不振、肌肉或关节疼痛、呼吸急促、便秘或腹泻。
  • 较少见但相对严重的副作用:输注反应(发烧、发冷、脸部潮红、皮疹、发痒的皮肤、头晕、喘鸣和呼吸困难)、自身免疫反应(肺部、肠道、肝脏、激素分泌腺、肾脏、皮肤或其他器官,出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问题)

匹博利组单抗(Pembrolizumab)

  • 匹博利组单抗可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
    • 可与卡铂和紫杉醇结合使用,然后单独使用潘博利珠单抗,用于成人原发性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病人
    • 适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病人
    • 适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的病人
    • 有效治疗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的病例
    • 可与乐伐替尼(Lenvatinib)结合用于无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晚期子宫癌
    • 使用方式:每三至六星期一次静脉注射

多达利单注射液(Dostarlimab)

  • 多达利单注射液可用于晚期子宫癌:
    • 一线治疗:与卡铂和紫杉醇结合使用,然后用多达利单注(Dostarlimab)射液维持,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或 MSI-H 癌细
    • 二线治疗:化疗后单独用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癌细胞
  • 使用方式:起初每三星期一次静脉注射,然后改为每六星期一次

 

標靶治療

  • 标靶治疗可能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治疗结合使用于指定的晚期子宫内膜癌病人

标靶治疗

适应症及使用方式

贝伐珠单抗 (Bevacizumab)

  • 与化疗结合使用
  • 贝伐珠单抗跟VEGF蛋白结合,抑制新血管形成,减慢癌细胞生长
  • 使用方法:静脉注射,每2-3周一次
  • 副作用:高血压、血栓、尿液中的蛋白质、疲劳、出血、头痛、口腔溃疡、食欲不振、腹泻等

乐伐替尼 (Lenvatinib)

  • 与匹博利组单抗(Pembrolizumab)结合作为二线治疗
  • 使用方式:口服,每天一次
  • 副作用:高血压、腹泻、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尿液中的蛋白质、四肢肿胀等

拉罗替尼 (Larotrectinib) 或恩曲替尼 (Entrectinib)

  • NTRK融合突变癌症的单一疗法
  • 使用方式:
    • Larotrectinib:口服,每天两次
    • Entrectinib:口服,每天一次
  • 副作用:倦怠感、想吐、呼吸急促、晕 眩、便秘、肝功能异常、睡眠问题等

曲妥珠单抗 (Trastuzumab)

  • 与化疗结合用于HER2阳性癌症
  • 使用方式:静脉注射,每三星期一次
  • 副作用:倦怠感、恶心、呕吐、输注反应、心脏毒性等

Trastuzumab deruxtecan 

  • HER2阳性肿瘤(IHC 3或2)的单一疗法
  • 使用方式:静脉注射,每3星期一次
  • 副作用:倦怠感、想吐、呕吐、血细胞计数减少、药物诱导性肺炎等

 

荷尔蒙治疗

  • 荷尔蒙治疗有时会跟化疗结合用于晚期或复发的子宫内膜癌。荷尔蒙治疗通常适用于转移性低分野性的子宫内膜癌,较理想的是癌症体积较低或肿瘤生长缓慢的病人
  • 荷尔蒙治疗的种类:
    • 黄体酮(黄体素的人造版本)例如醋酸甲羟孕酮(Medroxyprogesterone)、甲地孕酮、由子宫环释放出的左炔诺孕酮
    • 泰莫西芬(Tamoxifen)
    • 黄体荷尔蒙刺激素(LHRH)或促性腺激素释放荷尔蒙(GnRH)的促效剂激动剂,例如戈舍瑞林(Zoladex)、亮丙瑞林(Enantone)
    • 芳香环转胺酶抑制剂,例如来曲唑(Femara)、阿那曲唑
      (Arimidex)、依西美坦(Aromasin)
    • 氟维司群(Faslodex)
  • 副作用:潮热、夜间盗汗、体重增加、抑郁恶化、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阴道干燥、关节和肌肉疼痛、骨质疏松症、罕见但严重的血栓形成

预防

  • 生育
    • 曾生育的女性的女性荷尔蒙比例於保护子宫内膜较理想,因此患上子宫体癌的风险较低。
  • 喂哺母乳
    • 女性哺乳期间,雌性荷尔蒙会减少,子宫体受雌性荷尔蒙的影响较少,因而患子宫体癌的风险比较低。
    • 喂哺母乳的时间越长,患上子宫体癌的风险也会较低。
  • 定期月经
    • 对于那些很久也没有月经的妇女,子宫内膜会比较厚,让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癌的机率增加。
    • 故这些女性应该服用荷尔蒙,例如综合口服避孕药或含体酮素的避孕药,协助子宫内膜脱落,使月经周期稳定。
    • 月经流量过多或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可考虑服用口服体酮素避孕药或使用含体酮素的内环避孕器。
  • 饮食
    • 注意均衡饮食
    • 多进食高纤食物
    • 少进食高脂、高钠、高糖的食物
    • 少进食红肉、加工、腌制食品或酒精
  • 林奇综合症患者可考虑预防性的子宫+/-卵巢切除
  • 其他
    • 定期运动
    • 体重控制
    •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

参考

美国癌症协会:子宫内膜癌

澳洲防癌协会:子宫内膜癌

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22 年香港癌症统计概览

香港医院管理局智友站:子宫体癌

麦克米伦癌症支援组织:子宫癌

NCCN Guidelines:子宮癌 Version 1.2025

NCCN Guidelines for Patients:子宮癌 2023

 

感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科生李卓谦先生(M25)、 谢咚颐小姐 (M25)及香港大学妇产科学系谢嘉瑜医生撰写及审阅本页内容。

 

最后更新日期:202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