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引言
高危因素
病征
诊断
分期
等级
治疗
预防
参考
分享

引言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于2021年公布的最新数字,子宫内膜癌是香港第四位最常见的女性癌症,占女性患癌的6.4%。 2021年共有1,250宗新症,平均每52人,就有1人患上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57岁。

子宫内膜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居第十一位 。在2021年,子宫内膜癌导致128人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0% 。

 

什么是子宫内膜癌?

子宫是女性的生殖器官之一,呈倒置的梨形,位于下腹骨盘腔内。子宫左右两边各连接输卵管和卵巢,下则连接子宫颈和阴道。

子宫内膜由无数微丝血管组成,内膜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合适的环境孕育胚胎。卵巢分泌的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是维持子宫内膜健康生长的关键因数,当其分泌失调时,患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会增加。子宫内膜癌是从内膜生长的肿瘤;到中后期,癌细胞会扩散到子宫附近的结构,亦有机会经淋巴和血液扩散到肝脏、骨骼等器官,影响其功能。

高危因素

  • 年龄
    • 60岁以上,特别是停经后的女性
  • 经期
    • 初经早( 12 岁前)
    • 较晚停经( 52岁后)
    • 月经紊乱
  • 从未生育的女性
  • 遗传史
    • 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或女儿)在50岁前确诊乳癌、卵巢癌或大肠癌
  • 个人病史:
    • 过重或肥胖人士
    • 乳癌、卵巢癌或大肠癌患者
    • 卵巢多囊症(PCOS)患者
    • 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患者
    • 糖尿病或三高患者
  • 药物史
    • 曾长期单一服用雌激素贺尔蒙补充治疗( Oestrogen-only HRT )
    • 曾服用医治乳癌药物三苯氧胺( Tamoxifen )

病征

子宫癌患者通常出现不正常的阴道出血。若及早求医,大多数患者皆仍属于早期。

  • 早期:
    • 停经前:阴道异常出血、经血过多、经期长而频密
    • 停经后:突然再出血、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
  • 后期:
    • 腹痛或腹胀
    • 性交或小便时骨盘腔疼痛
    • 大便习惯改变(例如:便秘)
    • 阴道出血
    • 体重下降
    • 呼吸困难

诊断

初步诊断

  • 骨盘腔检查
    • 医生会以手指或窥器(俗称「鸭咀钳」)观察外阴、阴道及子宫颈是否有异常情况。
  • 子宫内膜活检
    • 经窥器伸细管进子宫吸取小片子宫内膜,并於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

  • 超声波扫描
    • 超声波能检查子宫内膜厚度,有助诊断绝经后的妇女。
    • 如果蔺经后妇女的子宫内膜厚於正常,就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
    • 超声波对于未收经的妇女功用不大,因为其子宫内膜会随着排卵/月经周期而改变。
    • 阴道超声波效果较好。医生或放射科工作人员会把一个管状的探测器放入阴道。如果阴道超声波不可行,也可於腹部照超声波。

图:阴道超声波
  • 子宫镜( Hysteroscopy )及活组织检查或刮宫
    • 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医生会把顶端带光源镜头的子宫镜经阴道放入子宫,抽取子宫内膜活组织。可疑的组织也会被一并抽取,并由病理学家於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

医生在断定病者患子宫内膜癌后,就会通过体检、验血、X光检查及各种扫描进一步检查癌细胞扩散的范围,确定子宫内膜癌的分期。

 

进一步诊断

  • 电脑扫描(CT Scan)
    • 通过静脉注入显影液,拍摄骨盘腔各种角度的X光片,再用电脑合成横切面的影像,检查癌细胞扩散的范围。
  • 磁力共振扫描(MRI)
    • 通过扫描骨盘腔检查癌细胞有否入侵子宫内膜和肌层、附近软组织如淋巴结等,评估癌细胞入侵的程度。
  • 上腹部超声波扫描
    • 通过超声波仪扫描上腹位置,检查肝脏等器官是否有扩散癌细胞。
  • 胸部 X 光片或胸腔电脑扫描
    • 檢查是否有癌細胞轉移到肺部或胸腔內壁
  •  验血-肿瘤指标CA-125
    • 有些患者的子宫体癌细胞会在血液中分泌名为CA-125的蛋白质肿瘤指标
    • 治疗前,若CA-125水平高,就可用以检视治疗成效及监察癌症
    • CA125 的专一性不足,所以应在咨询医生的建议后才作检查

分期

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的标准,子宫内膜癌的程度分为以下四期:

  • 第一期
    • 癌细胞只生长於子宫内膜或肌肉层里
    • 第一期A:癌细胞生长於子宫内膜或少于一半的肌肉层
    • 第一期B:癌细胞扩散到一半或以上的肌肉层
  • 第二期
    • 癌细胞从子宫体扩散到子宫颈,但只局限於子宫内
  • 第三期
    • 癌细胞已扩散到骨盆腔里
    • 第三期A:癌细胞扩散到最外层的子宫浆膜、输卵管或卵巢
    • 第三期B:癌细胞扩散到子宫隔壁或阴道
    • 第三期C (一):癌细胞扩散到盘骨的淋巴结
    • 第三期C (二):癌细胞扩散到大动脉旁的淋巴结
  • 第四期
    • 癌细胞已入侵直肠、膀胱以及其他较远的器官
    • 第四期A:癌细胞扩散到直肠、膀胱粘膜
    • 第四期B:癌细胞扩散到腹股沟的淋巴结,以及较远的器官如骨骼或肺部

等级

等级是形容癌细胞分化的指标,能预测扩散的速度。

有别于正常细胞,癌细胞不能正常分化,因此医生能把抽取的活化细胞放在显微镜下断定等级。

  • GX:医生未能断定其等级
  • G1:癌细胞分化程度理想
  • G2:癌细胞分化程度中等
  • G3: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

治疗

现在主要采用切除手术和放射治疗医治早期子宫内膜癌。两种治疗方式可以单一或同步进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愈率更可达九成以上。

 

全子宫切除手术

  • 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手术范围:切除子宫、子宫颈、输卵管、卵巢、+/-部分阴道与附近的淋巴组织以进行化验,从而确定癌肿的类别及扩散范围。
  • 切除子宫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1. 开腹( Abdominal Hysterectomy )
    2. 经阴道( Vaginal Hysterectomy )
    3. 腹腔镜(Laparoscopy)
    4. 机械臂协助 (Robot-assisted)
  • 若癌症只属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已足够。不过,如化验结果证实癌细胞分化程度较差或已深入子宫肌肉或子宫颈,则须在切除手术后辅以放射治疗或化疗,以减低复发的风险。除辅助放射治疗外,有需要时医生或会建议患者接受辅助化疗。
  • 手术切除的风险包括:麻醉风险、术后感染、膀胱或肠道受损(机率低于12% )、输尿管受损、伤口愈合问题、更年期症状、术后的胀气感等。

 

放射治疗(香港习惯称「电疗」,内地简称「放疗」)

  • 放射治疗是以高能量辐射消灭癌细胞。
  • 医生可能会配合外科手术以增强疗效。如病人不宜进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可以放射治疗作为直接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方式包括单一体外放射治疗或合并体内放射治疗。
  • 如某些早期子宫癌患者具有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则可考虑接收放射治疗
  • 放射治疗种类包括以下两种:
  1. 体外放射治疗
    • 利用直线加速器发出辐射线照射病发部位及盘腔,消灭癌肿。
    • 短期副作用:指在电疗期间或电疗完两至三星期所出现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泛红、疲倦、拉肚子、小便赤痛、作闷等。
    • 中长期副作用:指在疗后数月或数年后出现的副作用,包括阴道缩短或变窄、干涩、有疼痛感、或出现分泌,低风险但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肠黏连(肠塞)、电疗性肠道发炎、膀胱炎、膀胱肌肉活跃症(容易急尿)。
  2. 合并体内放射治疗
    • 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医生会在阴道及內放置导管,导管发出辐射的导管以进行治疗。
    • 医生通常会分一次或多次进行治疗,患者或需留院。
    • 副作用:因照射部位及邻近器官而异,辐射线会影响阴道、膀胱及直肠。包括阴道缩短或变窄、干涩乏弹性、有疼痛感或出现分泌。电疗性肠道发炎、膀胱炎、膀胱肌肉活跃症(容易急尿)。

 

化疗

  • 化疗主要用於后期及复发子宫体癌,帮助缩小肿瘤、减慢增生及纾缓症状亦可用於辅助手术及放射治疗。
  • 两种常用的化疗药物组合,包括Carboplatin与Paclitaxel,以及Cisplatin与Doxorubicin。
  • 副作用一般只见於治疗期间,过后会逐渐消退。包括疲倦、抵抗力弱、恶心、食欲不振、脱发等。Doxorubicin的副作用涉及心脏,Cisplatin可能影响肾脏,Paclitaxel则或会影响神经,让手脚麻痹、刺痛。

 

其他

  • 免疫治疗及标靶药物适用於某些患者。

预防

  • 生育
    • 曾生育的女性的女性荷尔蒙比例於保护子宫内膜较理想,因此患上子宫体癌的风险较低。
  • 喂哺母乳
    • 女性哺乳期间,雌性荷尔蒙会减少,子宫体受雌性荷尔蒙的影响较少,因而患子宫体癌的风险比较低。
    • 喂哺母乳的时间越长,患上子宫体癌的风险也会较低。
  • 定期月经
    • 对于那些很久也没有月经的妇女,子宫内膜会比较厚,让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癌的机率增加。
    • 故这些女性应该服用荷尔蒙,例如综合口服避孕药或含体酮素的避孕药,协助子宫内膜脱落,使月经周期稳定。
    • 月经流量过多或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可考虑服用口服体酮素避孕药或使用含体酮素的内环避孕器。
  • 饮食
    • 注意均衡饮食
    • 多进食高纤食物
    • 少进食高脂、高钠、高糖的食物
    • 少进食红肉、加工、腌制食品或酒精
  • 林奇综合症患者可考虑预防性的子宫+/-卵巢切除
  • 其他
    • 定期运动
    • 体重控制
    •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

参考

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2020年子宫体癌统计数字

香港防癌会:子宫体癌

加拿大癌症协会:子宫体癌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子宫体癌

 

感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科生李卓谦先生( M25 )、谢咚颐小姐( M25 )及香港大学妇产科学系谢嘉瑜医生撰写及审阅本页内容。

 

最后更新日期: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