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不但是香港第十大常見癌症,更是本港第四致命的癌症。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於過去十年均持續上升。與 2020 年相比,新症宗數增加 18.5%,達 1,116 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2.9%,每十萬人中便有15.1人患有胰臟癌。此外,自 2011 年以來,新症宗數更錄得多於一倍的增幅。於2021年,共有889人死於胰臟癌,佔癌症死亡總數的5.9%。2011至2021年,死於胰臟癌的人數更躍升75%。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大致相若,確診癌症的年齡中位數為 65 歲。
由於胰臟位於人體深處,醫護人員在常規檢查中難以察覺或摸到早期腫瘤。 當患者開始出現症狀時,腫瘤大多已變大或已擴散到其他器官。 因此,胰臟癌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預後較差。 只有20%左右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但復發率很高。
什麼是胰臟癌?
胰臟是一個位於胃部後方、形狀扁長的腺體,屬消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一部分。胰臟主要由外分泌細胞及內分泌細胞組成。外分泌(Exocrine)細胞負責製造胰汁,胰汁經胰管流入十二指腸,分解食物裡的醣、脂肪、蛋白質。而內分泌(Endocrine)細胞則負責生產多種荷爾蒙,使其滲入微血管並隨血液流遍全身,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
胰臟內分泌細胞生產的荷爾蒙包括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升糖素(提升血糖水平) 、體抑素 (Somatostatin)、可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etide PP)和血管活性腸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若惡性腫瘤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每年接受身體檢查,也難從一般檢查中發現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患者到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即使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切除,存活時間也較其他癌病患者短。
胰臟癌大多發生於65歲以上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胰臟癌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血液檢查
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
經皮肝膽道造影術(PTC)
超聲波掃描
電腦掃描(Computerised Tomography,CT scan)
正電子掃描(PET-CT scan)
手術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Whipple's Operation)
胰尾切除手術 (Distal pancreatectomy)
輔助性治療及其他治療方案
輔助性化療
輔助性化療結合放射治療
手術和輔助性治療後的觀察
化療
放射治療
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例如肝、肺、腹膜),治療的目標多為提高存活率和紓緩症狀。
化療
標靶治療
放射治療
雖然胰臟癌不能被完全預防,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降低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感謝鄧頌樺先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科生馮慧賢小姐(M24)及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蔣子樑醫生撰寫及審閱本頁內容。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