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

胰臟癌
引言
高危因素
病徵
診斷 
種類
分期
治療
早期胰臟癌的治療方案
治療局部晚期胰臟癌
治療遠端轉移胰臟癌
預防
香港大學臨床研究
參考資料
分享

引言

胰臟癌不但是香港第十大常見癌症,更是本港第四致命的癌症。胰臟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於過去十年均持續上升。與 2020 年相比,新症宗數增加 18.5%,達 1,116 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2.9%,每十萬人中便有15.1人患有胰臟癌。此外,自 2011 年以來,新症宗數更錄得多於一倍的增幅。於2021年,共有889人死於胰臟癌,佔癌症死亡總數的5.9%。2011至2021年,死於胰臟癌的人數更躍升75%。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大致相若,確診癌症的年齡中位數為 65 歲。

由於胰臟位於人體深處,醫護人員在常規檢查中難以察覺或摸到早期腫瘤。 當患者開始出現症狀時,腫瘤大多已變大或已擴散到其他器官。 因此,胰臟癌確診時通常已是晚期,預後較差。 只有20%左右的患者可以接受手術,但復發率很高。

 

什麼是胰癌?

胰臟是一個位於胃部後方、形狀扁長的腺體,屬消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一部分。胰臟主要由外分泌細胞及內分泌細胞組成。外分泌(Exocrine細胞負責製造胰汁,胰汁經胰管流入十二指腸,分解食物裡的醣、脂肪、蛋白質。而內分泌(Endocrine)細胞則負責生產多種荷爾蒙,使其滲入微血管並隨血液流遍全身,協調身體的新陳代謝。

胰臟內分泌細胞生產的荷爾蒙包括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升糖素(提升血糖水平) 、體抑素 (Somatostatin)、可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etide PP)和血管活性腸肽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

胰臟藏於腹腔深處,在胃部與大小腸等器官後面,若惡性腫瘤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每年接受身體檢查,也難從一般檢查中發現患上胰臟癌;因此不少患者到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影響生存率。即使患者可以接受手術切除,存活時間也較其他癌病患者短。

高危因素

胰臟癌大多發生於65歲以上人士。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性別:男性風險較高
  • 種族:非裔風險較高
  • 抽煙:吸煙者比非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謝異常,如糖尿病。
  • 超重
  • 飲食:長期過量攝取動物脂肪並少進食蔬果
  • 化學品:長期接觸殺蟲劑、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遺傳性胰臟炎或會增加胰臟癌的機會,但情況非常罕見
  • 慢性胰臟炎常與胰臟癌同時發現,但不一定是導致胰臟癌的原因

病徵

胰臟癌患者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上腹部持續疼痛,並反射至背部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及腹脹等
  • 黃疸、皮膚搔癢及大便呈陶土色
  • 體重於短時間內銳減
  • 上腹部出現腫塊
  • 腹水

診斷 

血液檢查

  • 肝功能檢查
    • 血液中的肝酵素,包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和膽紅素或會因以下原因升高:
      • 胰頭癌(位於胰臟頭部的腫瘤)所導致的膽總管阻塞
      • 胰臟炎
      • 癌細胞轉移至肝臟
  • 腫瘤標記(Tumor marker)檢查
    • Ca19.9:Ca19.9是胰臟癌的腫瘤標記,約70-80%胰臟癌患者的Ca19.9均有上升。
    • 癌胚抗原(CEA):約一半胰臟癌患者的癌胚抗原指數均有上升

 

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

  • 過程中,醫生會將內窺鏡通過導管置入胰管或膽管,再注入顯影劑進行X光造影。
  • 檢查過程大約15-60分鐘,特殊情況下檢查時間可能更長。
  • 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可用於:
    • 抽取活組織切片作組織檢驗
    • 放置塑膠或金屬支架以紓緩膽管堵塞。

 

經皮肝膽道造影術(PTC

  • 經皮肝膽道造影術是一種對膽管及肝臟進行的X光造影檢查。
  • 醫生會將細針經患者皮膚穿入肝內膽管,再注射造影劑,以便在光片中觀察膽管結構。通過光片報告,醫生可確認膽管是否有堵塞,並找出膽管堵塞的位置。
  • 經皮穿肝膽道造影亦用於協助將支架放置於膽管堵塞處。

 

超聲波掃描

  • 超聲波掃描可用於確定腫瘤位置、檢查膽總管堵塞所引致的膽管擴大及引導細針穿刺作活組織切片檢查。
  • 腹部超聲波(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 腹部超聲波常用於檢查腹部不適或肝功能異常
  • 超聲波內窺鏡(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 過程中,醫生會把內窺鏡通過導管從患者口部進入小腸。醫生會把超聲波探頭指向旁邊的胰臟觀察,亦可以藉此進行微針穿剌抽取細胞組織化驗。

 

電腦掃描(Computerised Tomography,CT scan

  • 電腦掃指描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再構成立體影像,以觀察腫瘤位置、大小及分佈,並檢查周邊血管、淋巴組織和器官是否受影響,從而判斷是否適宜作手術切除。患者接受電腦掃描時需注射造影劑,使檢驗部位在X光片上顯得更清晰。

 

正電子掃描(PET-CT scan

  • 正電子掃描是一種同位素影像科技。技術中運用少量放射性藥物檢測身體的代謝功能,從而判斷腫瘤是否擴散至其他器官和組織。

種類

  • 胰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
    • 最常見的胰臟癌,佔95%。
    • 較常見於男性(男女比例為1.5-2:1)
    • 發病年齡多在60-80歲
    • 胰管腺癌源於胰臟的胰管細胞,主要發生於胰臟頭部,但亦可發生在胰臟體部或尾部。
  • 腺鱗狀癌 (Adenosquamous Carcinoma)
    • 較常見於男性
    • 可在任何年齡發病
  • 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 pNET)
    • 可發生於胰臟任何位置
    • 發病年齡多在60歲或以上
  • 其他:腺胞細胞癌 (Acinar Cell Carcinoma),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carcinomas),淋巴癌(Lymphoma),肉瘤(Sarcoma

分期

治療

  • 胰臟癌治療方案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胰臟癌的種類、期數、治療副作用以及患者的意願和整體身體狀況。
  • 胰臟癌患者應了解以上與治療相關的要素。
  • 患者應與醫生就治療目標和期望討論,並共同作治療決定。

早期胰臟癌的治療方案

手術

  • 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 手術切除適用於身體狀況良好、癌細胞沒有擴散及沒有侵入鄰近血管的患者。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Whipple's Operation

  • 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目前最常採用於治療胰臟癌的手術
  • 用於位於胰臟頭部或鉤突部份的胰臟癌
  • 需切除整個胰臟頭部、十二指腸、空腸的首15厘米、總膽管、膽囊、部份胃部及鄰近淋巴結
  • 通常以開放式手術進行

胰尾切除手術 (Distal pancreatectomy

  • 胰尾切除手術適用於位於胰體或胰尾的胰臟癌
  • 通常會結合脾臟切除手術進行
  • 一般能配合腹腔鏡進行
  • 有些情況下,胰臟癌病人需進行全胰臟切除術以清除所有胰臟癌細胞。

 

輔助性治療及其他治療方案

輔助性化療 

  • 一般而言,治療胰臟癌的患者需進行六個月的輔助性化療。
  • 化療屬於全身性治療,意指化療藥物會經血液運行全身並殺死癌細胞。
  • 手術後的輔助性化療目的在於減低癌症復發機率,並提高根治癌症的機率。
  • 輔助性化療通常在胰臟癌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後進行
  • 常見化療方案包括:
    • Modified FOLFIRINOX 
      • 合併 5-FU FluorouracilOxaliplatinIrinotecan三種化療藥物。患者需每兩星期接受化療。
      • 常用於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比舊化療方案更能提高存活率(中位生存期提高約40%)。
      • 常見治療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毛髮脫落、手腳麻痹、疲倦、肚瀉、噁心和嘔吐。
  • 於身體狀況欠佳的患者,可採用的化療方案包括:
    • GemcitabineCapecitabine:治療副作用較輕微。
    • 單藥化療方案:GemcitabineTS-1
    • 常見治療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疲倦、肚瀉、噁心、嘔吐和手足症候群。

輔助性化療結合放射治療

  • 放射治療於避免癌症復發的作用不太明確
  • 一些專家組建議淋巴結陽性或組織邊緣陽性的患者以輔助性化療結合放射治療,以減低癌症復發的機率。
  • 放射治療能清除手術後殘餘的癌細胞及鄰近淋巴結,以減低復發機率。
  • 放射治療療程通常持續五至六個星期,逢星期一至五每天進行,並與化療同步進行。

手術和輔助性治療後的觀察

  • 用於跟進療程後的副作用,並監察復發的可能性。
  • 檢查包括:臨床檢查、腫瘤標記檢測(CA 19-9) 和電腦斷層掃描。檢查一般在療程後首兩年的每三至六個月、及往後每六至十二個月進行。

治療局部晚期胰臟癌

  • 局部晚期胰臟癌指癌細胞在沒有遠端轉移的情況下侵入血管等鄰近組織,並無法以手術切除。
  • 就大部分患者而言,局部晚期胰臟癌的治療目標以控制病情為主。但少部份病人能在一線治療將腫瘤縮少後,接受根治性的切除手術。

 

化療

  • FOLFIRINOX 合併了三種化療藥物,包括5-FUOxaliplatinIrinotecan。患者需每兩星期接受化療。常見治療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毛髮脫落、手腳麻痹、疲倦、肚瀉、噁心和嘔吐。
  • Gemcitabine-Abraxane:合併了兩種化療藥物。常見治療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毛髮脫落、周邊神經病變、疲倦、肚瀉、噁心和嘔吐。
  • 其他化療方案:Gemcitabine-XelodaGemcitabine

 

放射治療

  • 放射治療於治療局部晚期胰臟癌的作用較受爭議。可用於接受化療後情況穩定的患者。
  • 放射治療療程通常持續五至六個星期,逢星期一至五每天進行。 
  • 接受放射治療可有效控制局部病情
  • 常見治療副作用包括食慾不振、噁心和嘔吐、肚瀉和疲倦。一般而言,副作用會在療程結束後逐步減退。

治療遠端轉移胰臟癌

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例如肝、肺、腹膜),治療的目標多為提高存活率和紓緩症狀。

 

化療

  • 化療為主要的治療方案。化療利用藥物來殺死癌細胞,可通過靜脈注射或口服。藥物隨血液運行全身,抑制體內的癌細胞。
  • 第一線化療方案取決於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器官功能。
  • 對於身體狀況較佳的患者,化療方案通常包括兩種或三種藥效較佳的化療藥物。常見的方案包括:
    • FOLFIRINOX OxaliplatinIrinotecan,和5FU
    • Gemcitabine + Nab-Paclitaxel  
  • 對於身體狀況欠佳的患者,化療方案通常只包括一種藥物。常見的方案有:
    • Gemcitabine
    • TS-1 (口服)
  • 如第一線化療方案失敗而患者身體狀況尚好,醫生會考慮第二線化療。第二線化療的用藥會取決於第一線的化療方案及患者的身體情況。常見的方案有:Oxaliplatin + CapecitabineGemcitabine + Nab-PaclitaxelLiposomal-Irinotecan + 5FULV, 或Gemcitabine
  • 常見的化療副作用:骨髓抑制、毛髮脫落、手腳痳痺、疲倦、肚瀉、噁心及嘔吐

 

標靶治療

  • PARP 抑制劑 (PARP inhibitor)(例如 Olaparib)可用於已接受至少 4 個月鉑類化療且病情穩定,並同時有DNA 修復基因突變如BRCA1BRCA2的晚期胰臟癌患者。
  •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噁心及嘔吐、頭痛、肚瀉、食慾不振、毛髮脫落及某些血細胞數量減少。

 

放射治療

  • 放射治療可用於減輕癌症擴散到骨骼、淋巴結或肝臟時的痛楚
  • 通常進行10次或以下

預防

雖然胰臟癌不能被完全預防,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助降低患上胰臟癌的風險。

  • 戒煙:煙草中的致癌物質會破壞DNA結構,令其失去調節細胞的生長以及抑制腫瘤增長的功能
  • 保持健康體重:體重過高會直接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建議採取漸進和健康的減肥方式
  • 定期運動
  • 健康飲食:多進食蔬果和低動物脂的肪食品
  • 避免接觸危險化學品(例如苯或石油產品)或使用適當的防護措施(例如使用呼吸器、防護服、護目鏡和手套)

香港大學臨床研究

參考資料

醫院管理局 智友站:胰臟癌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胰臟癌

加拿大癌症協會:胰臟癌

 

感謝鄧頌樺先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醫科生馮慧賢小姐(M24)及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科蔣子樑醫生撰寫及審閱本頁內容。

 

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