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癌是香港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香港第九大常见癌症,当中非黑色素瘤皮 肤癌占皮肤癌总数约 91.7%。 2022 年,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共有 1006 宗新症, 占本港癌症新症总数的 2.84%。每十万人中便有 114.9 人患有皮肤癌。
皮肤癌于香港的发病率远较西方低,但于2012年至2022年间,本地的新症数目录得10.8%的显著增幅。
虽然皮肤癌的发病率在增加,死亡率却稍低;这是因为皮肤在身体表面,癌变容易被发现。 2022 年,香港共有 29 人死于非色素瘤皮肤癌,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 0.2%。
若发现皮肤上任何不寻常的变化,便应及早求医。早期发现的皮肤癌治愈机会较大。
什么是皮肤癌?
皮肤是身体最大的器官,其结构分为三层:最外层的表皮,深层的真皮及皮下组织。皮肤表皮由三种细胞构成,包括基底细胞、鳞状细胞及黑色素细胞。皮肤在日常生活中有保护身体免受伤害、通过排汗以降低体温及防止身体脱水的作用。
皮肤癌主要由紫外线(简称UV)引起。紫外线主要来自阳光,其次是健身美容时使用的紫外光灯。紫外线有3种波长( UVA,UVB,UVC ),其中UVB是引致基底细胞瘤及鳞状细胞瘤的主凶,而UVA则大机率引致黑色素瘤癌。人工晒灯床释放大量UVA,所以引致黑色素瘤癌的风险尤高。
紫外线对皮肤的相关损害会累积,即使表面没有被晒伤,长年累月接触阳光仍会令皮肤组织受损。有研究显示,若皮肤细胞在年幼时受损,成年后仍不加以 保护、继续曝晒,便会令本已受损的细胞产生癌变。
皮肤癌大多出现於受阳光照射的位置,如脸、唇、颈等。但也有可能出现於手掌、脚掌或脚趾缝等不常接触阳光的部位。汗腺和毛囊出现的皮肤癌很罕见。不常接触阳光的部位患上癌症,面可能与遗传有关。
皮肤癌可以分为: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黑色素瘤皮肤癌
基层细胞瘤
鳞状细胞瘤
恶性黑色素瘤
患者需接受活组织切片检查判断皮肤癌的属性。 医生会局部麻醉患处,用小型手术刀切下一小片的组织,再送至化验室利用显微镜分辨增生的细胞是良性或恶性,化验需时数天至两星期。
除了要确定癌症的生长位置,医生也要作进一步检测判断其大小、扩散程度。 诚然,大部分皮肤癌生于身体表面,增生速度较慢且较少扩散,所以大多无需作深入的测试和分期。
医生也会用也手轻触肿瘤附近的淋巴结,检查是否有肿胀,再根据病人情况考虑进行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包括血液检查、X光和电脑扫描等。
如确诊为恶性黑色素瘤,由于癌细胞会生长迅速,患者必须作详细检查来确认有否扩散。
黑色素瘤皮肤癌分期
治疗皮肤癌的方法大多为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
基层细胞瘤的治疗方法
鳞状细胞瘤的治疗方法
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治疗方法
局部黑色素瘤的治療
化疗
标靶治疗
1. BRAF 抑制剂如 Vemurafenib (维莫非尼), Dabrafenib 和 Encorafenib( 康奈非尼 ):
2. MEK 抑制药如 Trametinib:
3. 其他标靶治疗
突变类型 |
标靶治疗药物 |
BRAF 融合及非V600突变 |
Trametinib(曲美替尼) |
C-KIT 基因突变 |
|
NRAS 突变 |
Binimetinib (比美替尼 ) |
ALK 融合 |
|
ROS1 融合 |
|
NTRK 融合 |
|
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纾缓性放射治疗可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纾缓疼痛或控制出血等情况。此治疗不能治愈癌症,但可暂时缩小肿瘤或减缓肿瘤生长,帮助控制症状。
NCCN患者指南:基层细胞皮肤癌(2022年)
NCCN患者指南:黑色素瘤(2024年)
NCCN指南:基层底细胞皮肤癌(2025年1月版本)
NCCN指南,黑色素瘤:皮肤(2025年1月版本)
NCCN指南,黑色素瘤:葡萄膜(2025年1月版本)
NCCN指南:鳞状细胞皮肤癌(2025年1月版本)
感谢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医科生黄馨慧小姐( M25 )、李容博先生( M25 )及香港大学临床肿瘤科陈颖乐医生撰写及审阅本页内容。
最后更新日期:2025年1月19日